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多地遭遇农业水危机 水危机下的农业大变局


  黄喜良的建议让本刊记者想起一位农民的投诉,这位农民举报当地打井偷工减料,打的井不出水。记者了解情况后发现,当地规定的打井深度确实是那么多,并不存在偷工减料,只是由于地下水位下降,按原来规划的深度打出来的井,只能成为摆设。

  这个例子很形象地反映了在水资源越来越短缺的情况下,应急式抗旱投入造成的巨大浪费,正如农民所说,“满地井眼,没有一个出水”。因此,水利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必须要适应水资源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不少基层干部认为,要走出“缺水就打井,打井更缺水,井越打越深”的困境,加强“小农水”建设刻不容缓。记者在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走访时了解到,当地通过推进“沟塘渠库”联网和引水工程,农业灌溉用水已很少从地下抽取。

  自2012年起,东光县新开、清淤沟渠152条,长323千米,修建桥闸涵等水工建筑物12座,共动土489万立方米。工程完工后,全县沟渠坑塘一次性蓄水能力增至5000万立方米,封存农灌用井800多眼。实现沟塘渠库联网后,地表水直接送到田间地头。

  找王镇张辛村村民张兰营说:“过去从深井里打水浇田,还要自己铺设水龙,成本高、效益低;现在用地表水浇地,产量高、花钱少,特别好。”

  在山东,“小农水”也为缺水农民带来了便利。章丘市水寨镇狮子口村五组村民郝红莲家里种了9亩麦子,自去年“小农水”项目覆盖后,浇地变得容易多了。“这个东西非常方便,省事省力省心,妇女在家也能办好。”郝红莲表示。

  狮子口村水务员张衡国说,“小农水”刚刚建成的时候,老百姓自发到街上放鞭炮,说用上了种地的“先进武器”。“以前烧柴油抽水浇地,加上人工,要50元一亩,现在也就10块钱左右。”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小农水”在水利建设中一向是短板,随着水资源供需缺口的扩大,这一短板凸显。有基层水利部门负责人表示,水利建设一定要尽快跟进地下水位下降、河流湖泊水量减少的现实,否则农业生产肯定将大受影响。

  推广节水农业

  “节水技术是应对水危机的根本之策。”黄喜良说,农田灌溉用水是第一用水大户,降低农业灌溉用水量,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效率,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之路。

  为了实现农业节水,河南省按照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编制完成了《高效节水灌溉省级实施方案(2013-2017)》,规划了适应河南不同农业生产区域、不同作物、不同水源、不同工程形式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全面推进和普及高效节水灌溉。

  在河北省东光县,高效节水技术,如喷灌、滴灌、微喷等已经开始推广,节水效果明显。目前,农业喷灌面积2000亩,大棚微喷1000亩,可节约用水20万立方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干旱 立方米 喷灌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