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中国多地遭遇农业水危机 水危机下的农业大变局


  除了黄河,许多地方的河湖、水库也是同样的情况。今年干旱期间,湖北襄阳全市库塘存水量严重不足。据统计,该市有淳河、滚河、小黄河、黑清河、蛮河等240余条河流断流或处于枯水位,襄枣宜接合部的长山地区地表水不足,形成了想抗旱却无水可抗的局面。

  在枣阳市鹿头镇,镇党委书记刘国强介绍,当地已经连续5年干旱,境内沙河、吉河等大中型水库均已低于保坝水位,无水可放。8座镇管小型水库6座干涸,646口堰塘中有525口干涸。

  “现在的水库见底、河道断流是多年累积的结果,一再发生的旱情提醒我们必须思考如何筑牢粮食生产的水安全防线。”河南省水利厅防汛抗旱督察专员石海波说。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湖里会取不到水”

  江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境内河湖密布,是南方名副其实的丰水区。但近年来,带着“丰水区”帽子的江西也频发干旱,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考验。

  2011年7月,本是南方多雨季节,但江西出现伏旱。当时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义基村,记者看到大片的水稻田干涸,一些田里甚至出现了3个手指头宽的裂缝。“早稻旱完,晚稻又遭旱,一年两旱,焦头烂额。”当地种粮大户杜木火说。

  在鄱阳湖边的南昌县蒋巷镇,当年也出现旱情。当地完全依靠湖边江畔取水,没有一座水库。蒋巷镇水利站站长曹红福告诉记者,当地农田灌溉依靠赣江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湖里会取不到水”。蒋巷镇15万亩左右的晚稻中,有约10万亩遭旱。

  2012年新年伊始,鄱阳湖地区又传来干旱的消息:鄱阳湖水体面积萎缩至不足200平方公里,不到丰水期的二十分之一,标志性水位站水位跌破8米。

  2013年,旱情再次袭击江西。自7月16日开始,江西高安持续无雨,到8月中旬,全市已有5500多亩水田缺水。

  实际上,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鄱阳湖季节性干涸时常发生。去年11月记者采访时看到,余干县、鄱阳县、都昌县等地一批沿湖乡镇水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取水困难甚至是无水可取的情况;沿湖部分农村地区因为地下水位低,饮水井、压水井出水严重不足,不少农户的水井每天出水量仅够1人饮用。

  “种地成本一下就上去了”

  水资源短缺导致灌溉难度加大、成本提高,农民在浇水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多。

  前不久,记者在河北省元氏县西郝村见到正在地里浇水的牛雪印。她告诉记者,村里浇地用井水,水位低,用的人多,浇一亩地需要5到6个小时。

  石家庄市赵县南姚家庄姚凤娟说,目前种地浇水投入太多。据她介绍,他们村也使用水井浇地,水井出水量不大,“种地成本一下就上去了,种一亩小麦浇水需花100元左右”。

  在山东高密,种粮大户王翠芬也体会到水贵如油。“今年上半年旱情太厉害了,去年小麦亩产1100斤~1200斤,今年也就700斤~800斤,影响太大了。没有水,农业没法办。”王翠芬无奈地表示,今年小麦种植因为干旱“亏不少钱”。

  王翠芬说,自己也打了几眼井。现在打井打的是100多米,非常深,以前最多也就几十米。随着深度增加,成本提高也比较明显,一眼井就得2万多元。由于水不是很旺,又大大增加了用电成本。

  每天清晨5点,种地近20年的王翠芬都会准时来到田间地头,闻闻“泥土的香味”。王翠芬希望,政府能加大补贴力度推广节水、节能、高效的喷灌设备,让更多的种粮大户用上这种好设备,节约更多水资源。另外,她还联合种粮大户,打算成立一个节水灌溉协会,“一是因为现在农业缺水很严重,二是联合起来宣传节水理念,现在已经有几十个人有意向加入”。

  “俺一直在想,设备、人工可以加钱买到,水资源浪费了,加多少钱也买不回来。节水不仅为自己,也是为后代。”王翠芬说。

  (记者 宋晓东 李鹏 郭强 张志龙)

  “渴”农业,路在何方

  缺水在不少农区已成为常态,农业的发展不得不考虑这一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出路。

  跟进水利设施

  “近几年接连干旱的情况提醒我们,农业水利建设应当避免应急式抗旱投入和建设的误区,长效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是关键。”河南省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黄喜良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干旱 立方米 喷灌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