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业综合开发创新的能量裂变


 

  漫山生绿,绿野藏金。站在河北省平山县葫芦峪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葫芦峪产业园)最高点百仙坨放眼望去,那满目的荒凉不见了,那满山的石头隐去了,那满眼的混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如行云流水,蜿蜒曲折的山道四通八达,万亩优质核桃园郁郁葱葱……

  山还是那片山,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是什么改变了平山县荒山荒坡的刻板印象?葫芦峪产业园开发者怀揣改变家乡贫穷面貌的梦想,通过大规模土地经营权流转,高标准规划开发建设,让农业综合开发创新的能量产生“裂变”,给山区农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原来“望天收”的岗坡薄地变成了丰产的水浇地,大片的荒山、荒坡变成了高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条太行山区岗薄次地生态治理与发展现代立体生态循环农业相结合的道路清晰可见。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在葫芦峪产业园调研时说:“农业园区是农民致富的‘聚宝盆’。农业是个‘大金矿’,它不像工业的矿山,有枯竭、挖光的时候,农业这个‘矿’是永不枯竭的。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发展让大家坚定了这个信心。”

  多要素结合催生农业综合开发效能——

  土地经营权流转将零散的荒山荒坡资源整合起来,规模开发经营让农业增长方式向集约化方向转变,科学整体规划和科技注入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高效跨越

  “我们全村耕地只有931亩,人均只合1亩多,却根据地块远近、肥沃程度等分为了8类。也就是说,每家都按类别分到8块地。这样的确很公平公正,但对耕作效率、效益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谈起当初的情形,平山县王坡乡下峪村支部书记焦社增满脸的无奈。

  王坡乡地处太行低山片麻岩区,荒山荒坡面积大,但石厚土薄、不宜耕种。长期以来,山场使用权基本都归农民一家一户所有,一面山坡多家分,农户觉得不值得开发或无力开发。由于土地产出有限,当地农民生活较为贫困,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

  土地零碎、土壤贫瘠、山多地少……这些看似无法破解并长期困扰王坡乡农民发展致富的问题,经过葫芦峪公司大规模造田和园区建设后彻底解决了。小块儿地变成了大块儿地,荒山、荒坡变成了层层梯田,农民变成了家庭农场业主,传统的小农经济变成了现代化的高科技农业产业园。所有这些变化都源于农业经营体制的创新:龙头企业带动,当地农民和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政府支持,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让老区平山的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葫芦峪产业园的当家人、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涛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一直在为改变家乡面貌积蓄能量。在外打拼挣了钱后,他就考察了数十个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2007年,我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老家流转了3万亩荒山、荒坡进行开发。”

  土地资源整合是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前提,然而,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在那里撂着、荒着没事,但是你要把土地从农民手里拿过来,农民不会轻易同意。

  对此,刘海涛深有感触:“在土地流转这个问题上,宁可公司吃点亏,也绝不能让乡亲们吃亏,公司流转土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乡亲们富裕起来,不是为了和乡亲们争利!”

  为了将农民手中的土地和山场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公司因地制宜采取“股”、“租”、“购”、“换”等形式整合土地资源,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利益。

  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刘建中介绍说,“股”就是入股,对于分配到户和大户承包的荒山、荒坡,邀他们以地入股,实现最低保障之下的按股分红;“租”就是租用,对园区内的一些沟岔土地,每亩按质计价给予土地所有者每亩600元到1200元不等租金;“购”就是购买,对于目前由集体经营的荒山,经过评估协商,由公司购买使用权;“换”就是置换,对于执意愿意自己种地,既不入股又不出让的农户,经协商后将其在项目区内的土地置换到项目区外,且交通便利、靠近村庄的地方。

  就是通过这种既灵活又适用的措施,葫芦峪产业园取得了9个村的5万亩荒山荒坡的使用权,为规模化开发利用山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桃 土地 梯田 盛果期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