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让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更幸福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进士村6组62岁的村民叶佰洲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肢残,妻子常年患病,却还能在垂老之年,一改以往捉襟见肘的窘况,年入万元,脱贫致富。

  叶佰洲,是全国近15万受益于基层党组织帮扶的农村贫困残疾人中的一个。2012年初,中央组织部、中国残联共同印发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帮扶10万户贫困残疾人家庭的任务目标,并明确了实施步骤、帮扶措施和工作要求。工程实施两年来,叶佰洲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统计,截至2013年10月,全国10.9万个基层党组织和3.6万名党员干部共结对帮扶14.6万贫困残疾人,提前并超额完成了阶段性目标。

  底数摸得清,帮扶才精准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助残扶贫从逐户调查摸底开始。各地按照要求和标准逐村逐户进行摸底和筛选,确定帮扶对象并公示。同时,被确定帮扶的贫困残疾人经过审核后,逐一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工作档案和汇总名册,许多地方还建立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对被帮扶的贫困残疾人进行实名制管理,形成了完整、规范的贫困残疾人信息数据库。

  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各地对确定帮扶的残疾人进行分类施策,针对每一个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河南驻马店市根据帮扶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实际困难和残疾人的个性需求,将49.6万名农村残疾人纳入合,24万特困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为3600户贫困残疾人进行危房改造,为3.5万白内障残疾人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为730名智力、精神和其他重度残疾人实施了居家托养及机构托养服务。

  步步谋创新,招招出效果

  由于残障、劳动能力受限、受教育程度低等原因,农村贫困残疾人已成为贫困程度最深、扶持难度最大、扶贫成果最难巩固的特困群体,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因此,各地在帮扶过程中,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帮扶残疾人的每一步都用心关爱,勇于创新。

  各地普遍采用“一帮一”、“多帮一”、“帮包带扶”等形式,让有帮带能力的党员干部与贫困残疾人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广西组织1.43万个农村基层党组织、3万多名党员,累计结对、扶持了8.13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增产增收,培训了8万多名贫困残疾人,使6万多户贫困残疾人实现增收脱贫。

  针对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残疾人,采取产业基地或专业合作社带动辐射帮扶的方式,让贫困残疾人降低风险、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福建省宁德市福安溪潭岭头村创建了福乐种养基地,并发展形成了6个种养基地,吸纳残疾人入股经营,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2013年该村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10560元,与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1350元相差无几。

  许多地方还针对残疾儿童、智障残疾人、精神病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探索“春风助学”、“阳光家园”等方式提供免费康复训练或集中托管,实现了“帮扶一人、幸福一家、稳定一片”的良好效果。

  贫困户脱贫,干群情更深

  各地基层党组织的领头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调动一切可行的资源和力量,积极帮扶贫困残疾人;党员干部动真情,真扶贫,扶真贫,千方百计使身边的贫困残疾人生活得更好。吉林省汪清县百草沟镇凤林村党支部书记吴基哲先后个人投入100多万元,为14户残疾家庭和特困户新建总计770余平方米的砖房。云南凤庆县安石村党支部书记陈维菊结对帮带3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发展核桃、茶叶种植,使帮扶对象年人均纯收入超5000元,实现稳定脱贫。

  两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取得实际效果已经深入广大残疾人的心里,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好评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也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加深鱼水之情,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中组部和中国残联还将让更多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加入到助残扶贫工程中来,让更多贫困残疾人家庭改变生活贫困的状况,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筛选 结对帮扶 产业基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