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推广,王栋认为,土地集约化程度不高,水利设施不成体系、乡村组织的缺失、不合理的农地制度安排等体制政策因素,支农资金下乡和技术服务推广不到位,都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
“节水农业推广难还与我国一家一户低效率的生产种植模式有关。”康绍忠指出,在国外,农场统筹经营土地,生产效率高,还可以达到全过程机械化——不仅播种、收获,浇水和施肥也可以机械化操作。“相信随着土地流转制度的不断深入,我国一家一户低效率的种植模式可以得到改善。”康邵忠说。
规模化发展是基础
培养主动性是关键
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浪费的有效手段, 但如何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从而保障其长远的发展还值得进一步思考。
康绍忠指出,发展农业节水涉及到技术、经济、投资、制度、机制和政策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节水工作的推进,或者说农业节水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除了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有效的管理以外,还要依靠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我们要强调水和农业的结合,强调水和其他方面结合。渠道把水引到田间了,我们把喷灌、滴灌系统建设好了,但这是不是就是高效用水了?还没有达到,只是高效用水的一部分,只有通过水和农业措施的密切结合,依据作物水分信息进行定量灌溉和科学灌溉,提高用水效率,这才是高效节水。”康绍忠说。
针对个体农民难以规模化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问题,茆智表示,培养大公司与农民结合起来是比较好的方式。“培育一些质量产品好的大规模公司,跟农民把土地流转过来,统一进行投资。农民愿意的话,可以去公司做工人,也是种地。同时,农民可以获得土地分红入股,对公司和农民来说都是很有利的,也能更好地实现大规模的推广。”
此外,调动农民的主动性问题也是关键点之一。“由于节水的主体不清、投入错位,职责不清,现在许多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国家投入的时候,三五年发展的比较好,国家不投入的时候,两三年或者半年之后,运行状况就不一样了,投入的效益较低。现在很多情况下农民是被动节水,农民不主动,灌区也不主动,水卖的越少灌区的收入也越少。国家在这方面,应该建立节水补偿机制或者政策,要变农民与灌区被动的节水为主动节水。”康绍忠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6-04/64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