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具有时代特质的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农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农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追逐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三农”梦想,农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呢?
农民群体特点及原因分析
勤劳。这是中国农民的鲜明特征。一年到头,不论风霜雨雪、严寒酷暑,都能看到广大农民在地里辛勤忙碌的身影。
吃苦。这是中国农民的优良品德。前不久我去陕北考察,当地农民以种植苹果为主,百十斤的肥料袋、水果筐,他们搬上搬下,眉头也不皱一下;农闲的时候,还要想尽办法,在城里找零工挣钱。
热情。这是礼仪之邦的具体表现。在农村,大家都很熟络、很热情,大事难事,只要言语一声,全村男女老少都会齐上阵,出人出物出钱。
从整体上看,中国农民很淳朴,认老理、讲规矩,好组织、易发动,还很直率。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等方面原因,也导致农民精神层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资源匮乏、教育落后、观念陈旧等。
资源匮乏。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农民平均占有的生产资料相对较少,多数南方地区,人均不足1亩地。正如一位基层干部介绍,农民之所以斤斤计较,有时显得自私自利,因为他占有的资源少。
教育落后。农村教育落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快速的撤校并校,许多村里没有了小学、镇里没有了高中,造成偏远地区上学不便,加之生活压力较重,一些农民的孩子不得不放弃读书而外出谋生。
观念陈旧。大部分农民几乎世世代代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里,与外界信息交流少,缺乏有效的沟通,容易变得保守、短视,只看眼前利益;容易满足现状,不愿意接受改变,对新技术、新品种不敏感;有的攀比心理强,好面子思想严重等。
农民精神的主要来源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关注“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和“三农”梦想的实现,就必须关注农民精神的培育。农民精神的来源要素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典型人物的精神气质等。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儒释道精神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其中儒家思想主要是研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佛学是研究人与内心关系的问题;道家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中国主流价值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在价值取向上遵从“仁义礼智信”,在行为规范上遵从“温良恭俭让”,在人品上提倡“忠孝悌慈爱”。
(二)富有时代特质的中国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既是中国梦所要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又是共同圆好中国梦的精神保障。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按照“三个倡导”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三)典型人物的精神理念
从古时的屈原、岳飞到现代的雷锋、焦裕禄,一个个典型人物的精神理念对社会核心价值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原华西村老农民、老支书吴仁宝自1961年担任第一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干就是48年,他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率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为华西村逐步成为“天下第一村”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不仅让华西村的农民敬仰,更让全国人民敬仰。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5-21/6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