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具有时代特质的中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农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农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追逐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三农”梦想,农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呢?
农民群体特点及原因分析
勤劳。这是中国农民的鲜明特征。一年到头,不论风霜雨雪、严寒酷暑,都能看到广大农民在地里辛勤忙碌的身影。
吃苦。这是中国农民的优良品德。前不久我去陕北考察,当地农民以种植苹果为主,百十斤的肥料袋、水果筐,他们搬上搬下,眉头也不皱一下;农闲的时候,还要想尽办法,在城里找零工挣钱。
热情。这是礼仪之邦的具体表现。在农村,大家都很熟络、很热情,大事难事,只要言语一声,全村男女老少都会齐上阵,出人出物出钱。
从整体上看,中国农民很淳朴,认老理、讲规矩,好组织、易发动,还很直率。但是,由于自然环境、历史发展等方面原因,也导致农民精神层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资源匮乏、教育落后、观念陈旧等。
资源匮乏。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农民平均占有的生产资料相对较少,多数南方地区,人均不足1亩地。正如一位基层干部介绍,农民之所以斤斤计较,有时显得自私自利,因为他占有的资源少。
教育落后。农村教育落后。上世纪90年代以后,快速的撤校并校,许多村里没有了小学、镇里没有了高中,造成偏远地区上学不便,加之生活压力较重,一些农民的孩子不得不放弃读书而外出谋生。
观念陈旧。大部分农民几乎世世代代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里,与外界信息交流少,缺乏有效的沟通,容易变得保守、短视,只看眼前利益;容易满足现状,不愿意接受改变,对新技术、新品种不敏感;有的攀比心理强,好面子思想严重等。
农民精神的主要来源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关注“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和“三农”梦想的实现,就必须关注农民精神的培育。农民精神的来源要素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典型人物的精神气质等。
(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儒释道精神构成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决定了传统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其中儒家思想主要是研究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问题;佛学是研究人与内心关系的问题;道家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中国主流价值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在价值取向上遵从“仁义礼智信”,在行为规范上遵从“温良恭俭让”,在人品上提倡“忠孝悌慈爱”。
(二)富有时代特质的中国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既是中国梦所要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又是共同圆好中国梦的精神保障。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按照“三个倡导”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三)典型人物的精神理念
从古时的屈原、岳飞到现代的雷锋、焦裕禄,一个个典型人物的精神理念对社会核心价值产生了重大影响。如原华西村老农民、老支书吴仁宝自1961年担任第一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一干就是48年,他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率领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为华西村逐步成为“天下第一村”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不仅让华西村的农民敬仰,更让全国人民敬仰。
农民精神的核心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遵循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我以为,农民精神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热爱祖国。坚定地走中国道路,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热爱祖国的山河,掌握与自然相处的技巧,保护美好环境,让祖国丰富的宝藏惠及子孙;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敬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拥有文化自信;爱国爱家乡,爱我们自己,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美德,维系全国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勤劳协作。有勤劳勤奋的毅力,有团结合作的意识,有共同发展的眼光;热爱农民这份职业,对这份职业尽职尽责;专注钻研、努力提高,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甘于奉献、赢得自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科学守信。讲科学、学技术,讲信用、求诚信;主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和经营水平;做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行动;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用诚实劳动获取合法利益,以信立业,讲信誉、重合同、守诺言。
崇仁厚德。加强德行修养,注重个人品德,建立家庭美德,遵守社会公德;友善为本,增进感情,凝聚力量,促进发展;仁慈为怀,敬老爱幼,互帮互助,激发爱心,传递人间正能量;锻炼提升内在精神,追求远大,情趣高雅,身心康健。
农民精神的培育与践行
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只有让梦想插上精神的翅膀,才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要切实加大农民精神的培育力度,为追逐“三农”梦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突出精神培育
大力发挥乡村级组织作用,加强农民精神培育,引导农民树立崇高道德风尚;强化诚信教育,建立以法律为保障的信用制度,加大惩治失信行为的力度,建立诚信记录档案;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生动和群众愿意参加的文体活动,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占领基层文化阵地;宣传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反对铺张浪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当好示范引导,管好身边的人。
(二)加强培训管理
做好培训的顶层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不断丰富培训内容,从单纯的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向更广的领域延伸,包括新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创业励志事迹宣传、儿女家庭教育、医疗卫生常识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等;制定培训跟踪考核办法,强化对过程和结果的监督考核,及时发现并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改进培训方式
进村入户搞培训,以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不求规模、但求实效;对于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多开展现场教学,现身说法;对于青年农民、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结合理论和生产实际教学,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对于40岁以上农民培训,多采取现场培训、讲座培训等传统培训方式;对40岁以下的年轻农民,多采用网络、微信平台,随时随地培训;建立农民实训基地,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装备,丰富培训载体。
(四)关注农村妇女
聪明能干的家庭主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家庭的生活状况和孩子的发展前景,要下大力气开展好农村妇女培训,不仅要提高农业生产技能,更要提高家政管理能力;鼓励引导更多的农村妇女参加培训,有针对性地拓宽培训领域,充实培训内容,稳步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养和家政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