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对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与建议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发展潜力和空间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挖掘;但也必须看到,当前,依靠传统支持手段已难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农业发展动力,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加快补齐“四化”中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必须积极创新思路和发展战略,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业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带动作用。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面临三重边际效应递减,亟需探索和打造发展新引擎

  (一)传统科技边际效应递减。十九世纪化肥农药的发明使用为世界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农作物产量实现了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约22%的人口,而且到2013年已经保持了粮食连续10年增产,为全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伴随着粮食增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据专家分析,当前每生产一吨谷物大约需要消耗至少20到30公斤氮素,要保持粮食高产,就必须向土壤中补充氮素及其它营养元素。统计表明,过去30多年间,我国化肥用量约占全球总量的35%,且呈现用量逐年增长、增产贡献却逐年下降的趋势。目前农作物生长对化肥形成了依赖,施用化肥保持产量的意义远大于增产。

  (二)扶持政策边际效应递减。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出台的农业政策很多,给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大概有四项:一是土地承包政策,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二是取消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产品市场活力。三是取消农业税政策,极大地减轻了农民负担。四是启动一系列农业补贴补助政策,实现了从“取”到“予”的重大转变。应该说,这些政策的作用都是重大而持久的,都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但是深入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政策的效力实际上是一个比一个弱化。前两项大的政策中央都没有拿出钱来,但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后两项政策国家减了很大一块收入,进而拿出了很大一笔支出,但比较而言,效果和影响都没有前两项大。并且,四项政策自己与自己相比,每一项都是刚出来时作用最为明显,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效用逐步减弱。同时,这些情况也表明,传统和常态化的农业政策空间越来越小,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越来越少。

  (三)资源投入边际效应递减。据统计,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增长,除了单产贡献以外,扩大面积对增产的贡献依然高达40%以上。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全国挤压了大量的杂粮杂豆等其它作物的种植面积,并不断提高了粮食作物的复种指数,几乎能够播种和复种粮食的耕地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但是,从发展趋势看,继续依靠扩大水土资源投入增加农作物总产量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且投入效益越来越差。一方面,全国农业用地刚性减少,年均流失约1000万亩,且大多为良田;另一方面,耕地质量下降明显,耕地负载逐年加大,区域性退化日趋严重。未来我国依赖增加农业水土资源投入提高作物产量的空间已十分狭小,而且即使能够通过土地整理、复种等措施勉强增加,新增单位水土资源投入的效益也大不如前,其对农作物增产的贡献日益有限。

  面对上述三重边际效应递减,立足于实现更高更快发展,要求我们既要保持原有政策、科技、投入支持力度只增不减,继续高度重视生产环节,稳定发展基础,确保生产不停滞、不滑坡,也要摒弃单纯抓生产的思维定势,尽快推动发展思路与发展战略转型,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寻找新出路,打造新引擎。

  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极端重要性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

  (一)从现代农业的内涵看,农产品加工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环节。什么是现代农业?国内外各方面有很多讨论,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国内外学界比较普遍的定义是:现代农业是以科技进步为主要增长动力,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集约化经营的持续发展农业。2007年中央1号文件以“六个用”来论述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应该说,用这“六个用”来界定现代农业的内涵是比较准确和全面的,其中“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尤其是一个认识上的突破。何谓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简单说,就是横向上的现代种养业,纵向上的现代农加工和营销服务业,其中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恰好是现代农业中现代种养业和现代农产品营销服务业的枢纽,发挥着上游联生产、下游联市场、双向促动的重要作用,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装置与核心环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现代化 化肥 边际效应 耕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