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作为一项保护棉农利益的政策,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稳定国内棉花市场可以说是居功自伟。但由于国际棉价低于国内棉价,国内纺织企业成本高,导致棉纱需求疲软,中储棉库存量大,财政补贴压力增大。从今年4月起,国家决定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生产者将按市场价格出售棉花,同时也将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市场风险。那么,目前全国棉农的种棉意愿如何?在后收储时代,棉花产业发展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根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内地除新疆以外,主要种棉大省的种棉面积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比如湖北省,今年棉花意向种植面积600万亩左右,比去年减少10%以上。而在产棉大省山东,棉农的种棉意愿同样不强,棉花意向种植面积从去年的850万亩降为650万亩。山东省滨州市秦皇台乡农喜棉花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建军认为,这是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的必然结果。
王建军:“国家不收储了,棉农心里没底儿。能不能保证8块钱一公斤都不好说,如果低于4块钱,对农民的积极性是打击,没有直补,现在只知道在新疆有直补,内地感觉不好说啊。”
据记者了解,在取消棉花临时收储后,国家在新疆实行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目标价格按生产成本加基本收益确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近日联合发布了2014年棉花目标价格,为每吨19800元。当市场价格低于这个目标价格时,国家将对新疆试点区棉农给予补贴;当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将不发放补贴。
但由于目前这一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只在新疆试点,这让湖北、山东等地的棉农有些不知所措。王建军介绍说,由于山东滨州大多是盐碱地,农民只能种棉花,但因为对未来市场行情没有把握,现在只要地好一点的,农民都改种粮食作物了。
王建军:“原来是100%的全部种棉花,现在还有3成的改种粮食了。”
在得知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后,王建军把合作社库存的棉花赶紧清空了。他说,一天一个价,趁着还有利润就把棉花都卖了。
王建军:“赶紧卖了,合作社的500多户没有剩的,全部卖了,在停止收储之前全部卖完。作为棉农最担心的就是这个,直接利益,所以全部销售。”
业内专家普遍预测,后收储时代第一年的棉价可能会在每吨16500-17500之间徘徊。如果按照这个价格,没有目标价格补贴的棉农收益会怎样呢?农业部农研中心研究员刘锐认为,棉农收益恐怕会大打折扣,情况不乐观。
刘锐:“棉农的收益,从植棉成本来看,从2013年每亩的植棉成本达到2000元,每公斤籽棉的种植成本像新疆也是达到6块钱,在长江黄河流域也是达到8、9块钱每公斤,可以说每吨一万六七对农民生产成本来讲也就是刚刚平本的水平,所说的平本就是把农民的用工也折算进去了,可能赚个辛苦钱。”
眼下,农民种多少,国家收多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徐文英认为,2011年9月起国家实施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国内棉价,但是也造成了国内棉花价格远远高于国际棉价,使得棉纺企业生产成本过高,压力太大。同时,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也不利于国内棉花生产向着机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徐文英:“多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客观上是保护了棉花落后的生产方式,应当研究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种棉成本,推广种棉机械化,应该是政府部门大力提倡的。为什么我们的农民要一家一户的种棉,我在美国,别人几十亩的棉田,几个小时就收完了,我们现在就是大量人工到河南到四川收棉花。如果能把种棉成本降下来,不用棉花这么多补贴了,成本低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既然棉花临时收储被取消,作为棉花生产者,就必须做好在市场上承担风险的准备。为了保证利益,王建军的合作社这两天和一家棉纺企业签了订单,希望借此来迎接未来不可预知的棉花市场。
王建军:“一个是希望国家调控,如果卖不出去怎么办;现在也在自己想办法,基本是订单了,价格是保证市场价格。如果停止收储了,俺能卖出去,普通棉农卖不出去了咋治啊?合作社是弄到订单了,但是大部分棉农怎么办?”
其实王建军的担心不无道理,小家小户种植棉花在除新疆以外的棉花大省比比皆是,未来他们的种棉出路究竟在哪里呢?中储棉总公司信息中心市场总监张福利建议,普通农户应该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走规模化种植之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4-29/6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