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速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企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运作模式不断涌现,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经营体系。“自从加入到产业链中,我家种植的2万多斤马铃薯全部脱销,净赚7000多元。”双龙乡江林组村民马永红说,相关组织为我们提供脱毒种薯,产量高了,价钱升了,销路也不愁了。于是,一大批种植大户被催生,他们不仅掌握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而且还探索出了“种植大户+市场”的新型模式,带动一批新型农民的出现。
马铃薯给农民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年轻的小伙,在田间地头,把元宝似的马铃薯装上车,运往广州、海南等地,以扬眉吐气的姿态,与那些操普通话和方言腔的各地商家谈价签约……马铃薯正改变着大山深处农民的生活。
“要利用马铃薯带动农民致富。”贵州省农委主任刘福成说。
刘福成认为,马铃薯为解决贵州农户温饱问题做出贡献,因此更要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首先要实现马铃薯生产优质化、专用化,实现鲜薯周年上市,在此基础上发展加工业,围绕主要产区和集散地,积极引进省外、境外优质企业,采取租赁、收购、股份合作等形式,与现有加工企业开展广泛合作,培育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加工转化率及产品增加值,同时健全物流体系,抓好市场流通。
威宁经济开发区五里岗产业园内,一座标准的现代化淀粉加工厂巍然矗立。这就是投资5个亿、占地面积500亩、年加工马铃薯50万吨、年产值5.74亿元、年创利税5000万元的贵州玖圣淀粉加工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通过“马铃薯—清洗输送—去石提升—粉碎分离—浓缩精制—气流干燥—成品包装”等一系列工艺进行加工研制,最终生产出各类薯产品。
此外,威宁马铃薯与贵州玖圣淀粉加工有限公司的“联姻”,已为当地农户带来4亿元收益。同时也带动当地种植、运输、金融等多业态发展。
内蒙古一半面积的马铃薯都种在了乌兰察布市,该市正致力将马铃薯产业培育成当地的一个金字招牌。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已达400多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40%以上,占到全区马铃薯面积的50%,年可实现增加值12亿元,占种植业的50%以上。
马铃薯种植业迅速发展依赖于政策扶持,依赖于市场需求,也依赖于技术进步。土地流转使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大型喷灌设施、耕作机械、收获机械的大量装备,实现了马铃薯由传统耕作向现代化种植的转变;脱毒种薯技术的普及推广,使马铃薯品质不断提升,产量逐年增长;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马铃薯比较效益走高,使马铃薯产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乌兰察布马铃薯产业已经初步实现了良种繁育规模化、种植生产区域化、加工专用薯基地的现代化。
目前,该市马铃薯年加工能力5000吨以上企业有16家,产品以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薯蛋白以及薯条等为主。但也逐渐暴露出马铃薯产业链条的缺失,即仓储能力的缺失。
从2012年起,该市利用农业部农产品产后初加工项目启动政策,大力推进马铃薯储藏设施建设,共建成马铃薯储藏设施2000座,新增储藏能力11万吨。马铃薯储藏设施的不断完善,缓解了马铃薯贮藏设施简陋、储藏能力不足带来的产后烂薯、集中上市和薯贱伤农问题。
种的多,储的好,还要卖的出。该市推进连锁配送物流中心和一体化物流建设,完善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该市加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特别是农业部将该市察右中旗乌素图产地批发市场做为试点,投入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资金建设了现代化农产品保鲜库。目前已建成运营10栋保鲜库,解决了马铃薯原种、一级种薯等的储藏问题。
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流通企业、连锁超市、批发市场、中介组织与农民合作组织、生产基地开展购销双向对接。通过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社对接实现生产基地与消费终端的有效连接,带动农民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农畜产品。鼓励流通企业与生产基地发展电子商务,推广农畜产品网上采购与销售,降低运营成本。
推进马铃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重点是推进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北方马铃薯批发市场和察右后旗北方马铃薯批发市场的巩固和完善,将这两个国家级的马铃薯批发市场建设成为硬件设施完备、管理规范、功能齐全的马铃薯种薯产地批发市场、马铃薯专用薯和鲜食薯批发市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4-23/6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