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腾讯大闽网为三明市吴山乡梓溪村20万斤滞销莴苣发出紧急求助。一时间,种植户老林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在微信里默默被转发千余次。今天,好消息传来,借助新闻和微信,老林的36万斤莴苣已所剩无几。
但是,众多评论中,有一种声音引人深思,“滞销的时候要市民来帮忙,但是畅销的时候呢”?
的确,从表面上看,产品滞销,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市场现象,天下没有稳赚的生意,愿赌就该服输。
但我们和福建的媒体一起,依然不遗余力地急农户之所急,意义何在?
因为农业生产,实在不是一种普通的生产行为。
在农作物的买卖过程中,农民其实是弱势群体。他们虽是货物供应方,但却没有销售渠道,市场信息对他们来说是严重不对称的。更多的时候,农产品的价码掌握在收购批发商手中。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城乡的菜市场上,莴苣的价格并不便宜,而老林要把莴苣贱卖出去却怎么都卖不出去的原因之一。消费者能不能买到“让利优惠”的蔬菜,农民是一点决定权都没有。
农民其实是一个风险很大的职业。很多时候,农作物能否丰收、能否卖出好价格都得看天气的“脸色”。去年,莴苣能卖出好价格,而今年天气反常,南北方莴苣的成熟时间碰在一起,市场供过于求,莴苣滞销。农民一年起早贪黑的劳作以及金钱的投入,随时都面临着打水漂的危险。他们一步一步踏实地付出,难道就不配得到回报?
老林原本是养鸡户,但因为老林所在的农村是闽江源头之一,他不得不转产。为了保护土壤,他只用有机肥浇菜,成本是用化肥的三倍。这种保护环境的行动难道不是另一种社会责任心吗?
蔬菜买卖原本是一种市场行为,不应该人为干预。但是,举手之劳就有可能帮助一个农民、一个家庭甚至一个村脱离困境,而且我们也不会有任何损失,为什么不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4-04-21/63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