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为都市农业插上“信息化翅膀”


  实践让杨张兵认识到:“只有过了食品安全、损耗、配送成本三大风险关,生鲜电商才算摆脱生存危机,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没有物联网,安心食材送到家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上海市被纳入重点扶持和培育的物联网应用示范企业,各自尝到了甜头。光明米业有限公司在12万亩基地上实施了水稻“产加销”物联网技术,2013年企业生产管理成本节省了近600万元。

  张向飞告诉记者,在扶持培育10家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及企业的过程中发现,那些集约化程度高、管理成本高、效益好的农业企业,对此都倍感兴趣。

  “农业物联网应用在发达国家无处不在,而在国内,则是碎片化示范项目居多,政府的导向很关键,特别是生产经营主体因为高成本而犹豫不决时,政府更应该明确态度。”上海市农委科技处处长余立云分析说,“农业部在上海开展区域试验工程,应该说非常及时。”

  构建全产业链物联网示范推广体系是当务之急

  农业经营主体牵手物联网,农业物联网才有生命力,因此区域试验工程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服务好产业链各环节主体,通过编织“一张网”,强化“三全”设计理念,打通“孤岛”、连接“碎片”,形成规模化应用。

  在上海生物电子标识有限公司,记者见识了能繁母猪保险管理系统和上海松林肉食品有限公司“食安星”屠宰溯源系统的功能:前者把全市17.6万头能繁母猪的信息“一网打尽”,政府职能部门、保险公司、养殖场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了实时数据共享、查询和监管,而且母猪死亡后自动上传照片信息,想作弊都不行;后者建立从生猪养殖到屠宰全过程的可追溯质量体系,捍卫了“松林牌”猪肉的农业部无公害产品和上海市著名商标的荣誉,全盘强化了生产经营者的安全责任。

  而这一切,靠的是电子耳标、简便手提式读码工具等组成的物联网系统。

  上海生物电子标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锡琴认为:“从技术的层面,构建起全国生猪产销管理系统,已经不是太大问题。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已经建成了牛产业的国家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出生到屠宰的全程管理,中国的猪产业应从中得到启发,至少应该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都市构建这样的系统,并以此示范推广。”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上海市农产品经营企业已自觉不自觉地把一张网、“三全”的理念贯彻到自身产业链中去了,比如菜管家,明确今后的重点是把生产商和服务消费者这一头一尾纳入物联网系统。上海已形成共识,就是围绕产业链,探索物联网可推广商业模式,把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联网”到体系中来,培育新时代上海都市农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关于上海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123”战略目标:打造“1”条农业物联网产业链,树立上海农业物联网品牌;建设“2”类产业示范基地,即上海农业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上海农业物联网综合管理示范基地;形成“3”个体系,即农业物联网产业创新体系、农业物联网标准体系、农业物联网应用服务体系,真正建成农业物联网先进技术引领区、解决方案实践区和推广应用示范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区域试验 检疫 母猪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