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搞地标产品 光靠政府力量还不够


 

  可见农产品通往地标之路,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彻底市场化和都市化之路,需要长期谨慎经营,不是光靠地方政府做推手就能永立不败之地的

  目前,全国各地申请地理标志产品的热潮正在兴起。对于许多地方政府来说,地理标志如同土地一样,是一种资源,要抢。但抢到手之后,很多并未出现预想中的神奇效应。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简称地标产品,相比于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来说,小县城拿得出手的是有历史渊源和种植基础的特色农产品。申请地标的目的,当然就是推动品牌溢价了。

  从都市食品安全焦虑和追求正统的双重心态出发,往日许多朴素原始的农产品,而今恰恰成了最天然安全的食品。但是同时,这些普普通通的瓜果蔬菜,又必须经过工业社会的必要认证才能被人们接受。这就需要大基地的背景、大超市的引进,还要附加统一的标识,而其中最耀眼的当然就是“地标产品”了。都市人不会无缘无故去买一些没有来头、无法说明底细的产品,却愿意为了认证和溢价负担必要的成本。

  然而,品牌农产品一旦要从完全竞争市场脱身出来,跻身垄断竞争市场,那么就不能只是靠产品本质好,还要通过立体化、大投入的营销模式来推进,最后通过高售价来弥补整个产业链上成本的逐级加码。商业化一直都是农产品的短板,有的是公司太短视,有的是设计太落后,有的是没有确立市场定位,更多的是才露尖尖角就迅速被克隆过去。最常见的就是超市里的蜂蜜产品,这个园那个园的,相似度极高,有谁敢换一下概念,马上又会有模仿者。更别说各种各样的新奇士和红富士了,你甚至没法认清何谓正宗。

  除了终端的竞争,刚出名的农产品同样面临源头上被模仿和抢注的命运。如果你叫玫瑰之乡,我可以叫红玫瑰之乡,你叫西瓜之乡,我可以叫无核西瓜之乡。授予这些名堂的机构并非全国唯一,要获得相应的认证,一是可以通过给产品变换定语,二是通过潜规则购买,这就和许多城市获评某某“中国之最”有着相似的操作。

  这些名堂一旦泛滥,就会把消费者搞晕,直接导致品牌溢价降低和超额利润的压缩,当初申报花费重金,最后还是会被打回原形。真有几个能长期挺立不倒的地方品牌,又可能被外资看上,悄悄纳入囊中。可见农产品通往地标之路,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彻底市场化和都市化之路,需要长期谨慎经营,不是光靠地方政府做推手就能永立不败之地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瓜 蔬菜 土地 克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