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新农村需要新农民新农业


 

  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发布。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鼓励承包土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等内容。

  “建设村,需要民业。”昨天,在市人代会各分组讨论会上,许多来自基层的代表提出了这一观点。

  “三有”描画京郊民形象

  在丰台团的讨论中,来自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郭光磊代表,对新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表述格外关注。他说,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鼓励承包土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京郊包括这一措施在内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为新时期的农业发展拓宽了有益思路。

  去年,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在京郊推广“新三起来”,即土地流转起来、资产经营起来、农民组织起来。推广“新三起来”的最终目的何在?在郭光磊看来,就是要培育有资源支配、有资产经营、有市场地位的“三有”新型农民。

  “村要有民。”郭光磊说,有了成为完整市场主体的民,农村才有美好的未来。

  现代农业需要农民回流

  “现在北京的农村,农民断档现象非常严重。”通州代表团的讨论中,北京金福艺农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金镇锡代表提出,“现代农业需要高层次的农民,希望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农民回流。”

  “什么是农民?我们不要以为种地的就是农民,农民有一部分是在种地,有一部分要从事农村各项事务的管理。农村的社会化管理也需要有知识,有德有才的农民。”金镇锡说,但如今京郊农村都存在一个普遍的状况,有本事的农民全都外出,青年人不愿意再种地,农民人才断档、流失非常严重。

  金镇锡建议,希望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回流,回流的条件是,给其高收入和好的工作环境。“比如我们的公司已经实现了大量农民的回流,我们给农民高于工业企业的收入、农民自己种地达不到的收入。鼓励他们回村就业。这样实现了双赢,农民为企业创造了财富,也在家门口赢得了收入。”

  现代的农业需要更高层次的农民,一定让农民安心农村、安心农业,比如可以通过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民回村种地。北京的地谁来种,不能都交给外来人,即便农民已经拆迁上楼,也给农民一份职业,进行传统的工作,农民才有安身立命的根本。

  农民要从学会投票走向学会自治

  来自昌平区阳坊镇的吕晨飞代表说,从民的角度,要看到这些年京郊农民的改变,一是分享城市发展和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越来越迫切了,二是农民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三是维权的意识越来越强,手段越来越丰富了。

  “新三起来”推进的背后,需要民的支撑。如何培育民?吕晨飞说,“这就需要乡镇干部通过日常工作,从体制机制的设计上,帮助农民掌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引导农民从学会投票到学会自治,成为适合北京市发展的民。”

  “拿我们阳坊来说,已经选到第九届村委会,农村普通百姓已经学会投票,”吕晨飞说,“可是学会投票并不代表学会自治。村民学会自治还需要一个过程,光是选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班子还不够,还得让班子的运行真正带动农村的发展。”

  为了让农民从学会投票走向学会自治,阳坊镇从去年开始实行了一个措施,建立村民议事平台,干部当选后,怎样完成自己的承诺,村民来监督。镇里给村里的补贴都放在平台上运作,村两委确定要做的项目,得到百姓支持,才能获得资金。

  这样做,主要是让村里的干部工作有计划,每年都能扎实地完成几件事情。从普通村民的角度,不光在选举的时候能了解干部决定,选上之后通过议事平台,监督干部办实事的质量。“慢慢地,老百姓就习惯了年初听计划,年底听述职,日常工作走‘五步法’民主程序,监督意识就培养起来了。怎样的班子是我们需要的一个班子,一个好的班子该为我们干些什么,就渐渐清晰了,这就是在引导学会从投票到自治。”

  “养成习惯了,以后遇到村里的重大利益问题,老百姓就会自然想到用这样公开公平的民主程序。这就是一种从体制机制上培养民的方法。学会自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就在逐渐增强,这才是让他成为真正民。”吕晨飞最后总结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传统农业 设施农业 农业现代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