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用科技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场景回眸】你见过不用土就可以种植,可以像地毯一样卷起来的草坪吗?走进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的江苏农博园,一条翠绿的由无土草种植而成的草坪大道直扑眼帘。无土草毯可以不用土,甚至在水泥地上都可以种植,较好解决了传统草坪生产破坏土壤耕作层的难题。不仅如此,无土草毯还可以像地毯一样卷起来,具有重量轻、易运输、成景快、防杂草等优点。无土草毯专利技术由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发明,被江苏省确立为高效规模农业的优势主导产业,并获得了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

  【延伸解读】近年来,江苏农林职业学院坚持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先后获专利授权74项,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作物新品种35个,这对于一个以“农林”为主导专业的学院来说并不简单。那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是凭借什么法宝,研发出一项又一项新品种和新技术?

  研发新品种、新技术,必须要有研发平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就有这样一个研发和实训基地―占地1000余亩、辐射面积达1万亩的江苏农博园。学院在农博园里打造一大批重点项目:江苏省丘陵山区南方牧草繁育基地约500亩;“无土草毯”种植示范基地200亩;江苏省苗木、草坪草种质资源基因库项目收集树种1600种、草种100余种;生物技术应用研发中心年产组培苗400万株。一种名叫“松萝空气凤梨”的草,没有根系,无需泥土,长在空中就能活,俗称“空气草”,净化空气能力很强。用这种草编成“植物窗帘”,每幅市场价可达1000多元。类似的凤梨科洋“草”这里多达170多种,汇成了居室绿化的新军队,已成为学院一个产业品牌。2006年以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累计获得9400万元项目资金,在农博园里建设了林木种质基因库、食用菌研究所等26个基地(中心、所),国家948、973等数十个省部级项目先后落户其间。

  在占地2000多亩的江苏茶博园,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润贤介绍说,学院从1983年就开设了江苏唯一的茶叶专业,茶博园里有江苏省茶业研究所、省茶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为学生学习茶叶育种、栽培提供了国内一流的教育实训场所;这里还是一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今年,学院又提出创建4A级景区。为此,学院投资5千多万元新建包括展示、品鉴、加工等内容的茶文化中心。人们看到,以茶为核心,这里还在建百竹园、百药园、百花园、百果园―一座情趣盎然的“大观园”。

  新技术可以为农业插上翱翔的翅膀,但是如果不能快速投入产业化,就很容易失去后劲。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就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发展之初,该院就积极进行科研成果转化,专门成立了行业特征鲜明的22个产学研实体,其中,学院旗下的绿苑园林实业总公司注册资本2748万元,是国家园林绿化二级企业;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种业50强,即将成为上市企业。这些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把优质种苗和新技术送到农民的田间地头,还保证农户产品销售,在新品种、新技术和农户之间架起了桥梁,有力地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

  不仅如此,2004年起,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还牵头联合省内外14所农业职业院校和1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江苏农林职教集团,创新实施了以“人才链、产业链、师资链、信息链和成果转化链”为内涵的“五链”运行机制,成功地实现了农林职教资源的积聚整合与利用。截至2011年,校外合作企业已发展到451家。其中,与学院形成资产纽带的合作企业有6个,注入资金达1.18亿元。

  【深度点评】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创新则是夯实农业基础地位的一大利器。但一直以来,不少农业类职业院校观念陈旧、投入不足、师资流失、招生困难,一些原本以农为主的院校也改弦易辙,不愿以“农”字做招牌。而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建院90年来,却始终高举“农林”大旗,打造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两大校内实训基地、22个产学研实体和江苏农林职教集团三大平台,实现了新技术、新品种的研发、应用、推广一条龙,用体制创新保障了“科技”这一核心竞争力的充分发挥,办出了农业类职业院校的特色。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坪 种质 茶叶 凤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