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顾问专家日前在经过实地考察后认为,中国在甘肃河西走廊尝试发展的荒漠农业有助于保障自身的粮食安全,过去的不毛之地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新粮仓。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佐恩在兰州参加“甘肃河西走廊绿色发展咨询评估总结会”时说,中国在戈壁滩发展以滴灌、温室为主要依托的荒漠设施农业,有效利用了沙漠地区的充足阳光同时大量节约了稀缺的水资源,为中国开辟了新的农业生产空间。
以色列沙漠农业专家奥尔洛夫斯基则认为,河西走廊的防沙治沙以及荒漠农业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在荒漠农业方面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所借鉴。
荒漠农业,也被称作“沙产业”,主要通过滴灌、地膜、温室等技术种植适宜荒漠地区生长的特色林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沙漠化专家刘恕认为,河西走廊的沙葱、葡萄、人参果、肉苁蓉等林果种植已经具备较大规模。而甘肃目前正在河西走廊规划建设国家级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继续推进荒漠农业发展。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提升,如何保证粮食安全日益成为中国面临的紧迫问题。虽然2012年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但粮食进口总量也创下历史新高。
然而,与日益紧张的耕地相比,中国的荒漠地区面积广阔,开发利用率低。国家林业局数据显示,中国荒漠化面积约占全部国土的三分之一。而在地处西北地区的甘肃,荒漠占全省面积的70%左右。
刘恕说,甘肃通过发展荒漠农业不仅提高了当地种植户的收入,也为中国探索开发利用荒漠积累了经验。随着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她认为荒漠可能会逐渐成为中国的新粮仓,同时粮食安全也会进一步得到保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3-07-22/60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