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公益性农产品市场:调控农产品价格的“阀门”


  编者按:自从1983年放开蔬菜价格后,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几乎无一例外是社会资金办的,是 高度市场化的。因此,为了获得高利润,只能巧立名目多收费,摊位费啦、进场费啦,还有招标费等等。这些费用最终还是得摊到农产品价格里,因此,也直接导致 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的概念应运而生,这就是“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中广网北京7月19日消息(记者王丰)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消息:太阳菜场是上海长宁区最大的一个菜场,由9个自然人在1995年的时候 建立,现在也算得上是一家股份制企业了,他们依靠向小商贩们收取摊位费来维持运转。这里的蔬菜摊位每个月的租金在480元左右,每年整个菜场中蔬菜摊位贡 献的收入可以达到八九十万,不过这里的负责人顾颂珍告诉记者,用不了多久他们或许就不再需要向蔬菜商贩们收取这笔费用了。因为,缺失的这部分资金会由政府 的钱袋子来补上。

  “补贴我们一块以后呢,它能指挥我们的菜价了。比如,青菜2块钱进来,如果菜价波动很大,涨到4块或者5块,但仍然可以2块进2块出,它可以控制我们的菜价。”

  在政府部门看来,菜价的起起落落是多个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菜场减免摊位费占了很大比重,但从以往经验来看,政府在推进这一政策时会遇到体制上的尴尬。比如在民营市场,这一措施就很难落实。长宁区商委副主任陈方建:

  “谈判过程很艰巨,我们今年年底前可能会有突破,突破了以后,我们要让经营的好的品牌公司来进行运作。当中的租金差价政府补贴2/3,经营企业承担1/3。”

  1984年才出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可以说是伴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应运而生的,早期,中国在改制过程中,批发市场的私有化程度较高,基本完全放开了这个市场。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

  “中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一开始就是谁投资,谁建设,谁经营管理,谁受益这个角度出发,所以他不是公益。那么什么是公益呢,就是给社会带来公共利 益,政府拿着公共财政来支出,那么批发市场的基本功能是集散商品,形成价格,发布信息,提供服务,我们国家建设市场初期是为了高或流通,保证城市供应。”

  近三十年过去了。现在,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了70%的城镇居民所需农产品,已成为城镇居民农产品供应的主渠道。

  但是,随着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不断蹿高,一方面,在大城市老百姓为“菜篮子”烦心,另一方面“卖菜”的农民却因为找不到销售出路,眼睁睁地看着辛 苦种了一年的菜烂在自己的地里。农产品价格难以调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产品批发市场也难辞其咎,市场的摊位费和房屋租赁费等各项收费上涨,是近年来农 产品价格上涨的推手之一。政府也意识到要保障农产品价格稳定,治理价格降低流通成本,需要加大对市场的调控力度,于是公益性批发市场的概念才应运而生。如 果菜场能够通过收购,重回公益,那么调控指挥棒就会再次回到政府手中,届时一旦菜价出现波动,调控起来就方便了。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

  “当现在产品供应充足了,生产上来之后,现在批发市场的公益性要求就提到了面前。一,你要保证食品安全,二,你要保证蔬菜价格不要忽高忽低,第三,如果农产品出现卖难的时候,你要给我解决。”

  专家:公益性农产品市场 政府要在硬件方面投资40%

  因为不以盈利为目的,公益性批发市场,能为农民和销售商提供可靠的供求信息,减少农民种植和销售商采购的盲目性,保护了他们的利益,同时也将大 大降低了农产品流通的成本。现实的例子来自日本。日本各级批发市场的建立都是政府主导,政府出资建设。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会长马增俊:

  “日本农产品批发市场按一定比例向经营者收费,同时收取适当的摊位费和房屋租赁费及合理的物流费用外,对于经营者没有其他费用,是一种低成本的 物流运作,从而确保日本用批发控制生产和市场,形成一个有效的政府调控批发、批发调节供求从而活跃市场、稳定物价的流通格局。”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教授顾益康也肯定了日本的经验,他认为,政府起码要在硬件方面投资40%。只有投资公益性批发市场,政府才有调控 权。全国或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及中型批发市场应纳入政府建设规划,将其作为公共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政府统一安排,在土地征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一 定的优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缺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