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田残膜土地污染严重 致小麦产量下降2%


  目前,一些地方已经感受到地膜污染的巨大压力。虽然国标并没有修改,但在我国一些地膜污染严重的地区,已经禁止使用超薄膜。甘肃省正宁县就推出了这样的规定:各个农资商店禁止销售0.008mm以下的地膜,工商部门定期检查,如果超薄膜流向市场,厂家就会受到处罚。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可实施起来难度不小。

  超薄膜在正宁县已经被禁止,但有些农民还在使用,他们是怎么买到的呢?在农资商店,记者看到,所谓的薄膜厚度都是圆珠笔写上去的。检查也只是查包装,不查内容。标的是0.008mm的标准膜,里面却是0.005mm的超薄膜。看来,没有足够的监管力度和有全面配套的措施,不可能管住超薄膜。

  地膜回收难,那么不用回收的降解地膜是不是减少白色污染的另一条出路呢?在广东东莞的一家企业里,祝光富正在给记者展示生物降解地膜。这是一种用淀粉和纤维素等原料制作出的生物降解地膜,价格是普通塑料地膜的2-3倍。

  如果说回收地膜推广起来很难的话,推广可降解地膜只能用“更难”来形容。可降解地膜难以推广的原因就是“贵”,农民们的日子不宽松,不愿意从自己腰包里多花钱。这与超薄膜难以禁绝的原因是一样的。

  在环保理念还没有完全普及的地方,如果没有法律法规的强制措施、和经济手段的引导,对大部分农民来说,地膜无论薄还是厚,无论塑料的还是可降解的,都没有意义。

  我国的地膜技术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那国外是怎么做的呢?在一些国家,普通地膜是你用一斤,就得交回一斤,强制回收。这事由专业公司做,但要付费。农民也可以选择用生物降解地膜,虽然价格贵些,但可以省掉回收地膜的钱,算下来成本差不多。不管用哪种,都不能留下白色污染。这有严格的法律规定。而那些生产可降解地膜的企业还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在国内,现在甘肃一些地方已经开始试点地膜的科学使用和回收,但还处在摸索经验的阶段。而且单靠一个地方,一个局部的力量,控制效果很难保证,看来,用好地膜,存利去害,从国家层面上急需加快脚步。“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反反复复,无法根治的老路是不能再走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物降解 土地 耕地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