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田残膜土地污染严重 致小麦产量下降2%


 

  农田里的地膜,人们已经司空见惯。地膜是一种塑料薄膜,铺上它,可以增温、保湿、保土、保肥、防虫等等。尤其是对那些干旱贫瘠的土地,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近二、三十年来,我国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每年差不多要用100万吨以上,覆盖面积超过两亿亩。但是,很多人也许想不到,可以增产的地膜,也会带来危害。

  从西安出发一路向北,公路两旁的农田里到处可以看见白花花的塑料薄膜。随风飘舞、随处可见的地膜已经成为西北农村的标志性景观。

  在甘肃省正宁县南邑村,农户陈文军和他的女儿陈苗苗正在地里收捡地膜,这是一项又脏又累,并且极其考验耐心的差事。

  记者沿途所见,像陈文军父女俩这么认真收捡地膜的人其实并不多,大部分人只是在翻地前用耙子在地里简单地清理一下,堆在路边。很多农民对满地的残膜并不在意。

  在马栏镇清水沟村,旋耕机正在田地里马不停蹄地作业,刚才还铺了满地的残膜很快就打到地下看不见了。旋耕机刚刚翻过的地,土壤非常松软。几天之内,农民就会开始播种,覆上新的地膜。

  一年又一年,土壤中的地膜到底累积了多少呢?记者在这里做了个实验。在地里划出一平方米的面积,下挖25公分,这就是所谓的“耕层”,大概有四分之一个立方。花了大约两个小时的时间,把这些土全都过了一遍筛子,筛出来不少地膜残留。

  专家分析,这里的地膜残留量大约每公顷100多公斤,在全国大概属于中等。目前我国地膜污染最严重的地方要数新疆的棉花种植区。2008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新疆地区棉田中,地膜残留量平均每公顷265.3公斤,并且随着覆膜年限越长,污染越严重。在新疆,连续覆膜10年、15年和20年的棉田,地膜残留量分别为262公斤/公顷、350公斤/公顷、430公斤/公顷,最严重污染田块农用地膜残留量高达597公斤/公顷。这是什么概念呢?一般情况下,如果要给1公顷土地铺上地膜,使用量约为60公斤,597公斤的地膜残留量相当于地里已经储存了10层地膜了。

  这对我们的耕地,乃至我们的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呢?中国农科院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严昌荣教授关注农用地膜的污染与防治工作已经很多年了。他说,种子播种之后如果刚好处在碎片上,对它的发芽就有影响,缺苗的现象可能非常严重,导致减产。另外会影响到水分和养分的运移,对农作物根系的生长有影响。

  据测定,残膜污染严重的土壤会使小麦产量下降2%~3%,玉米产量下降10%左右,棉花产量则下降10%~23%。

  大量的地膜残留,将影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更令人担忧的是,除了对农业的影响之外,土壤中裹含着大量的白色污染,会不会对环境、水土造成危害,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目前研究工作还未涉及。

  中国人多地少,要解决13亿人的穿衣吃饭,每一寸土地都需要做到能效最大化。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善待现有耕地,对地膜污染,需尽早防治。怎么治?无外乎两条:一是把地里的塑料膜都捡出来,进行回收;二是使用可降解的生物地膜,让它源于自然,再回归自然。过去几年中,已经有人做过这方面的尝试。不过,现在看来,不论回收还是降解,做起来都不容易。

  在陕西铜川的一家废品收购站,从业人员一听“废旧地膜”几个字,就一口回绝,称白给都不要。据说早些年,也有人做过废旧地膜加工的生意,但这几年,那些厂子几乎都不干了。收了地膜也没处卖。主要原因是地膜回收太累,还不挣钱。这样的事情当然没人干。那么,回收地膜就不能简单点吗?答案是:很难。因为大部分农民用的都是超薄膜。一不留神就扯破,能碎成指甲盖大小,但上百年也不会降解--这种“超薄膜”是目前农村应用最广泛的地膜。

  地膜回收的方便性与地膜厚度有直接关系。道理很简单--地膜越厚,就越结实,越好回收;地膜越薄,越容易破碎,也就越难回收。发达国家对地膜回收有强制性的规定,因此地膜标准也比较高。专家介绍,日本、欧洲用的地膜厚度远远高于我国,基本上是我国的两倍。

  我国的地膜厚度国家标准是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应该说,当时污染状况还没有显现,0.008mm的地膜厚度可以在增温保墒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造价,利于推广增收。但是,原本就比较薄的标准,再允许+-0.003毫米的浮动范围,这就为日后超薄膜的泛滥留下了隐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生物降解 土地 耕地 可持续发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