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商务部为对接“卖难买贵”农产品市场体系搭桥


 

  商务部日前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农产品市场产销情况,按照“分级响应、分品种应对”原则,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销售SOS系统,协助地方政府采取应急措施,解决问题比较突出的“卖难”。商务部将督促指导当地商务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使滞销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并分别从农产品的产地、集散地和销地三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一方面是各种农产品的滞销信息频传,“卖难”问题困扰农户;另一方面是流通成本上涨,“买贵”问题困扰消费者。如何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给田间和餐桌搭起一座桥梁值得思考和关注。

  “卖难”让农民很受伤

  记者近日在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的广场上看到,芹菜、大白菜、圆白菜等多种蔬菜或多或少都出现了销量不好的现象。

  菜商王磊守在卡车旁,成吨的大白菜堆放在车上。“我早上5点过来的,现在都12点多了还没卖掉多少,行情好的时候一两个小时一车就卖光了。”王磊告诉记者,近一个月以来,蔬菜滞销的情况很多,“卖难”让他们很受伤。“现在像圆白菜、芹菜、大白菜、土豆、洋葱、白萝卜等等很多蔬菜价格都在猛跌,有的甚至跌了一半的价格。”王磊说。

  数据监测显示,3月11日―17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和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下跌,至此国内食用农产品价格已连降四周。其中,鸡蛋零售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6%,连降四周,累计回落2.1%。食用油零售价格稳中有落,豆油、菜籽油价格均比前一周下降0.1%。

  农产品价格低迷甚至滞销让菜商受到重创,但受损最重的还是靠天吃饭的菜农。原本就将辛苦一年种的菜低价卖给菜商,加上市场上菜价的下跌,菜商的收购价也在屡屡下压,这让农民不堪重负。

  农产品与其他工业品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农作物生产周期长、制约因素多,不可能因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而迅速作出调整,即使知道市场不景气,农民也不可能突然改种其他作物。

  由于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沟通和有效的市场流通机制,供应与需求就很难匹配,面对市场的突发状况,农民只能被动承担市场波动所造成的损失。“农产品价格高涨的时候,如果没有前瞻性的平抑措施,价格狂跌时,没有考虑进一步的补充措施,在这种农产品价格反复涨跌中,处于生产链最末端、抗风险能力最弱的农民,却承担了市场最多的风险。”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行情分析师苏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对农民的收入影响很大,而一旦出现滞销,农民的损失就会更多。

  供需矛盾亟待解决

  专家认为,目前全国农产品市场分级不明确,缺乏科学布局。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没有编制农产品市场发展与建设规划,许多城市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中轻视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全国、省际大区域、省域、城区、镇乡农贸市场建设仍处于混沌发展状态,难以在近期内形成国家级市场体系。

  目前,我国已建有农产品批发市场4300余家,城市社区市场超过10万余家,承担着全国70%以上农产品的批发和零售业务。而大中城市的蔬菜供应,90%左右都要通过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这些市场基本上由企业投资并经营,为了收回投资并获得利润,高额进场费、摊位费、交易费等办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转嫁给农民,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经过多级批发、多级零售,每一个环节都至少加价5%―10%。”苏平说,虽然现在有针对“卖难”的应急措施,但是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市场运行秩序不够健康。由于市场交易方式偏传统、简单,物流、仓储、信息等市场配套设施不全,现代化市场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市场运行成本高,经营效益低,市场缺乏创新能力。

  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他认为,流通环节过多、流通成本过高导致了“卖难买贵”问题的出现。

  此外,苏平表示,农民跟风种植导致供需不平衡,“哪种农产品销量好、售价高,就很有可能导致这种农产品的大面积种植,从而导致其第二年的价格下跌或滞销。”在没有及时、准确供求信息发布的情况下,农民通常都会按照价格高的品种来作为第二年的种植选择。统计数字不能精确地反映市场供需变化,农民只可能跟着价格走,这种孤注一掷的行为,让农民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一旦供需发生变化,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就是农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大白菜 芹菜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