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三农投入占财政支出近1/5 农村金融仍最薄弱


  要继续推进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监管的问题,还包括鼓励这些金融机构真正服务“三农”、鼓励他们去中西部地区、鼓励他们到县域以下尤其是到乡镇和村以下等这些地区,这都是将来要着重解决的

  来自财政部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2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三农”支出约6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0%。尽管十年的投入可谓巨大,但专家指出,在未来总量需要进一步增加的同时,资金的使用仍有很大的节约和调整余地。

  占近1/5财政

  6万亿是个怎样的概念?从金额来看,它相当于我国整个保险行业目前的总资产;从年均增速看,它已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年均增长4.5个百分点;从比重看,中央财政“三农”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13.7%提高到19.2%,达到将近1/5。

  而从效果看,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2476元,增加到2011年的6799元,年均增长19.4%(未剔除价格因素)。2010年和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实现“七连增”、“八连快”的基础上,分别超过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水平,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2009年的3.33∶1分别下降到2010年的3.23∶1和2011年的3.13∶1。

  十年中,最值得关注的是,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终结了长达2600年种田交税的历史,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此外,实行农业直接补贴、完善粮食收储体系等也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在农村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方面,据介绍,2003年至2011年,全国财政共安排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4724亿元,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2003年至2011年,全国财政共安排农村医疗救助补助资金434亿元,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009年至2011年,全国财政共安排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1047亿元(含部分地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补助),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

  在完善保障的同时,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等也在同步推进。据介绍,到2011年底,全国33631个乡镇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机构改革,占总数的98%。有27个省份对1080个县实行财政直接管理,2.93万个乡镇实现了“乡财县管”。已基本化解完成2005年底以前发生的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累计化解债务960亿元。

  “中央财政对‘三农’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财政实力的增强有关,‘三农’工作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未来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在量上还需继续增加,但同时,如何用好这些钱,更为关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昨日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要对投入资金进行结构调整,比如可以继续压缩一些用于形象工程的资金、以及行政经费等。还要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实现资金使用的统一化、一盘化,同时加强部门、公众、媒体的监督。

  城乡金融待发展

  在对“三农”的支持中,金融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央财政支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引导金融资本流向农村,鼓励农户小额贷款。

  这其中包括:鼓励金融企业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支农贷款实施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对农户小额贷款、农业担保和农业保险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放宽金融企业对涉农贷款的呆账核销条件,简化税务部门审核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的手续和程序,加快审核速度,提高审核效率,促进金融企业及时化解不良资产,防止对农村信贷收缩;支持农业保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了农业风险防范由“政府救济”向“保险理赔”、由“事后救灾”向“事前防灾”的转变。

  “和十年前相比,金融对于‘三农’的支持已有巨大飞跃。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在解决‘农村金融是我国整个金融业最薄弱环节’这一问题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一论断并没有改变。”杜晓山说,虽然“农村金融机构覆盖低、农村金融服务供求不平衡、农村金融市场竞争不充分”的局面有了很大的缓解,但城乡金融服务仍有着巨大差距。

  杜晓山表示,要继续推进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监管的问题,还包括鼓励这些金融机构真正服务“三农”、鼓励他们去中西部地区、鼓励他们到县域以下尤其是到乡镇和村以下等这些地区,这都是将来要着重解决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人均纯收入 数据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