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改变亿万农民命运的“国家试验”


  9年前,成都平原上,一场改变600万农民命运的巨大变革――统筹城乡发展悄然拉开序幕。

  2007年6月,成都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下而上”的地方探索上升为“国家试验”。

  9年来,这场仍在坚定前行的“国家试验”取得了重大成果,一个同发展共繁荣的新型城乡形态如山花烂漫在天府之国大地上绽放。

  紧邻成都市主城区的近郊双流县,既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成都工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建设用地非常紧张。为统筹解决多方问题,2003年,双流县第一个“吃螃蟹”,推出了后来被作为整个改革“基本手段”的“三个集中”。“三个集中”即为: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如今,走在成都平原上,你再也见不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大办企业乱象了,取而代之的是规模齐整的工业园区,漂亮得可与城市别墅媲美的川西民居,以及繁荣兴旺的新型城镇和农民集中居住区。

  目前,成都市的工业园区已经由原来的116个整合到21个,工业集中度达到70%。全市600多万亩耕地中,超过50%进行了流转,其中绝大多数是属于规模经营。

  2007年6月9日,成都市的统筹城乡改革迎来了历史上的重要一天。这一天,成都市与重庆市一起被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成为“国家级”试验区,成都市的改革开始向“深水区”迈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为自此之后整个改革的“核心”。

  2008年初,成都开始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利。

  它的出发点,是为了切实保障城市化加速条件下的农业基础和耕地资源,并以此为前提确立与城市化进程相适应的农村土地和房屋的合法转让权。

  之后,成都在农地确权的基础上,以土地指标交易带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大集体土地流转,推动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据统计,成都市已实施完成土地整理面积近370万亩,新增耕地40万亩。

  据统计,2004年至今,成都市通过土地整治投入和带动资金共计150多亿元。实施了“飞地”政策的农村,平均每个农民从城市化土地增值中收益3.2万元。曾经沉浸无声的土地,开始为农民带来真金白银。

  统筹城乡改革这些年,无疑是成都民生改善幅度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3655元,增长到2011年的989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原来的2.66∶1下降到2.42∶1。

  回眸这场改革进程,1000多万城乡居民命运静悄悄改变,成都的启示为更大范围的城乡统筹改革照亮了方向。

  如今,从成都平原到秦巴山区,从大小凉山到雪域高原,四川省已经按照统筹城乡的理念,将成都统筹城乡发展成果成功地复制到了7000多个村建设之中。“改革之光”正在照亮越来越多充满希望的土地。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试验区 复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