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聚焦4亿亩农田整治:保障粮食安全新屏障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投资6000亿元用于土地整治,建设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这一数字约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22%。业内人士表示,在耕地面积逐年递减、人口压力越来越大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将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放在重要战略地位考虑,对确保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耕地压力倒逼土地增效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不断加速提高,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摊大饼”式蔓延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供需矛盾。资料显示,我国耕地面积比1978年减少了12亿亩,目前保有量约为18.26亿亩,已经非常接近18亿亩的耕地“红线”。

  耕地面积在减少,张口吃饭的人却一直在增加。1978年,我国总人口不足10亿人,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总人口数已经达到13.7亿人,由此带来的粮食安全压力与日俱增。

  超级水稻和高产小麦品种的研发和推广,让我国创下了用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全世界22%人口的骄人成绩。但与粮食新品种推广不相匹配的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农田基础设施都是上世纪建设的,已经严重老化。

  半月谈记者在山东省西部一些县市看到,农田边的灌渠里种上了速生杨,灌渠里一点水渍痕迹都没有,两边滑落的泥土堆积在渠里头。当地农户告诉记者,这些灌渠大多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此后几十年里基本就没有维修过。

  在山东菏泽市郓城县,当地农业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郓城小麦平均亩产大约为396公斤。但是在当地高产创建示范区,由于灌溉条件较好,小麦亩产可以超过550公斤。两相对比,差距一目了然。

  在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这一基本国情的倒逼下,“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始了农田标准化的探索,完成了1.5亿亩农田的标准化建设。2011年7月,国务院再次提出,将完成4亿亩农田的标准化建设工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配套部分资金,推动这项工作的完成。

  目前,全国各地均已经开始行动,编制农田标准化的推进计划。在粮食主产区之一的山东省,“十二五”期间将完成3504万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具体年度任务已经分配到该省的17个地市。

  标准化建设改变“靠天吃饭”

  农田标准化建设将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管理方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以前,种地就是靠天吃饭。”山东省陵县农民王德华说,“现在浇地,俺再不是大水漫灌了,庄稼什么时候‘渴’了就浇水,一点不浪费,庄稼长得还好!”王德华家的麦地位于陵县现代农业小麦产业项目区,地里已经打好了机井,每隔50米就有一个出水口,需要浇灌时,接上水管就可以让小麦“按需喝水”。

  在陵县有10万亩农田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农田标准化的改造。半月谈记者在陵县陵城镇看到,连片的麦地里,低压管灌工程以及桥、涵、闸、沟、机井一应俱全;田间路铺上了沥青,大型农作机械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麦地;无线农田墒情测报系统可以全天候对土壤含水量、降雨量、地下水位和项目区农作物长势进行及时的监测分析,并结合土壤墒情及气象做出灌溉预报参考方案。

  与陵县相邻的聊城市高唐县,农田标准化正在进行中。高唐县农业局副局长庄振国介绍,高唐县2009年到2010年先后完成了3.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另外还有1万亩正在建设中,预计将于2013年完成。

  庄振国介绍,农田标准化改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沟渠治理,对桥涵闸有使用价值的进行加固维修,废弃了的进行重建,同时在有需求的地区新建一批沟渠和桥涵闸;其次是机井的建设,在田间打机井,完善水利配套设施,解决农业用水需求的问题;第三是修路,通过在田间铺设机耕路,方便农机进地,提高生产效率。他说:“最终目的是通过农田标准化改造,提高保增收、抗旱抗涝的能力,实现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

  “标准农田的建设,解决了农业的欠账问题。”庄振国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年代建设的桥、涵、闸。大田需要用水的时候,水利配套设施到不了位;想改种经济作物时,水跟不上,农业转型升级受到了很大限制。在实施标准化改造之后,这些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小麦 土地 耕地面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