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延迟退休不如“退税养老”


  “延迟退休”再一次被提出,7月2日,重庆商报联合大渝网就“退休年龄延至65岁”话题进行调查。从下午2点至晚上9点半,5000多名网友参与调查。结果显示,95.84%的网友选择了“不乐意”,仅有4.16%的网友选择“支持”。

  这个调查显然不足以代表全国,但却是民意的一种强势表达。大家为何反对退休年龄延至65岁?这个问题的核心与其说大部分中国人担忧自己在风烛残年失去劳动力而且儿女赡养不过来的晚年衣食不保,不如说是目前公众对养老退休制度所代表的社会不公所产生的严重失望和随之而来的不满。

  养老制度的不公正如一些业内专家所解释的,由于中国的养老制度在设计和执行上形成了“碎片化”(也即多轨制),因而造成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企业员工和社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严重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典型表现是,公务员不交养老金,却在退休后能领到替代率达到80%~90%的养老金,其中,公务员比事业单位还稍高一些。而企业员工的退休金替代率只有45%,因而出现了公务员退休金是企业员工和个体劳者的2~3倍之多的不平等。

  在讨论和实施延迟退休之前,首先要解决的是把中国的养老金制度的多轨制改为单轨制,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涉及延迟退休。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弥补养老金缺口,或用什么方式、路径达到解决养老金不足的问题,同样涉及社会公正。因为,解决之道并非只有延迟养老一条,例如,既然公务员不交养老金可以用税收的资金来弥补,为何不能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税收来弥补养老金缺口?

  对这个问题尤其感到不公的是已经接近退休的人群。他们在过去的岁月中实际上是交纳了养老金的,只是过去的交纳养老金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在形式上体现出来。他们的养老存贮是全部交纳给了国家,因此他们在退休时要求国家拿出财政的一部分来弥补是有合理性的。这实际上提出了解决养老金问题的新思路:新人新方法,老人老方法,而且国家应当负起过去养老制度不完善的责任。

  有一些地方在积极尝试用其他手段而非延迟退休来弥补养老金缺口。这种做法不仅是避免懒政,而且能赢得民心。例如,上海有望在今年底出台实施的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简称退税养老)就是一种积极的思路和做法。这种养老保险的最大好处是,购买者在规定的购买额度上限内,购买此险的费用可不交税费,等将来退休领取保险金时再行补缴个税。

  例如,一位员工月收入6000元,扣除3500元起征点,纳税基数为2500元。此时,如果购买“退税养老”保险1000元,其纳税基数就会减至1500元,会少缴更多的个税。实际上,这种做法就是政府在养老金上少收税,让利于民。而且,如果能做得更彻底,不在退休领取保险金时再让人补缴个税,就会鼓励更多的人把个人收入多拿出一点来购买养老金。这既减轻了国家未来支付养老金的负担,也能减少在改革养老金时面对公众反对的压力,因为公众自己有能力有渠道来解决养老问题,为何非要在延迟退休这棵树上“吊死”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心 上限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