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番茄加工量达到679万吨,出口量约占世界番茄贸易量的40%
中国:未来加工番茄的新势力
6月10日,世界加工番茄行业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盛会――第十届世界加工番茄大会在首次在中国召开。来自海内外的业内顶尖专家、学者、厂商代表共300多人齐聚北京,一同分析产业现状、分享番茄加工创新技术发展成果,探讨未来行业新兴市场及未来趋势。据了解,本次大会由世界加工番茄理事会主办,中国工业罐头协会联合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办。
国内现状:对外出口占主导
据介绍,目前全球三大番茄制品加工产区,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地中海地区和中国的新疆、内蒙古地区。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世界番茄产品贸易规模呈不断扩大趋势,特别是新鲜番茄和番茄酱贸易量增速迅猛。
中国加工番茄产业也在经过了20多年的积累、沉淀和不懈努力之后发展迅速,其中番茄种植和加工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三,并跃居成为第一大番茄酱出口国。2011年中国番茄加工量达到679万吨,出口量约占世界番茄贸易量的40%。可以说,中国加工番茄行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世界加工番茄的重要产区,又面临着原料竞争、销售价格低迷、人力成本上涨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作为中国最重要番茄生产基地,新疆以独特的光热和水土条件成就了优质番茄的生长,加工而成的番茄酱成为国际市场公认的优质产品。目前,新疆已建成番茄加工生产线317条,番茄酱年生产能力突破200万吨,是亚洲最大的番茄生产和加工基地,2011年中国番茄酱出口量达到112.8万吨,占世界番茄酱贸易总量的39%,位居全球之首,在世界番茄酱生产、加工和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中粮屯河集团为代表的国内番茄种植商和加工贸易商在新疆推广农业机械化种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2009年以来,中粮屯河巨额投资从国内外购买了1000多套农机设备,实现了部分自种面积从番茄育苗、土地整理、移栽、田间管理、采收的全套机械化,对中国加工番茄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此前,中粮屯河也以其突出的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和管理理念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入选哈佛商业评论和北大商业评论管理教学案例。
行业升级:模式创新促发展
目前国内番茄种植模式比较落后,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农业机械化使用较少。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是中国加工番茄最主要的种植区域,但种植方式仍以小农分散种植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
既要保持中国番茄制品生产、出口增加,形成生产企业由无序竞争向有序竞争转变,同时还得实现生产档次由单纯初加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品品种由单一番茄酱制品向多品种发展,销售格局由单一出口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并重的格局转变,这是中国番茄制品行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中粮屯河等一批在国内占据领先水平的番茄生产加工企业,一直致力于引进国外先进种植和加工设备,推广机械化栽培和采摘技术,倡导可持续发展模式。据了解,中粮屯河在中国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等地的番茄优势种植区域和河北省,共建有23家番茄加工工厂,54条番茄生产线,鲜番茄加工能力为7万吨/天,具有年产大包装番茄酱50万吨、小包装8万吨、番茄粉3000吨、番茄红素10吨的生产能力。目前番茄酱出口量约占我国番茄制品出口总量的30%左右。2011年,生产的大包装番茄酱100%出口到美国、欧洲、独联体、东南亚、日韩、中东等96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新疆作为加工番茄的重要产区,中粮屯河先后引进国际先进的加工装置和技术,为高速发展的新疆番茄加工产业加足马力,同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西部大开发、带动边疆少数民族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未来几年,中粮屯河产业的机械化采收面积可望达到50%,全面引领国内加工番茄行业的模式升级。
国际形势:新兴市场在中国
据最新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世界加工番茄制品的消费量以年均3%左右的速度递增。经济发达国家以番茄制品消费为主。而在中国市场,由于中国传统饮食习惯的特点,一贯以鲜食番茄消费为主,中国加工番茄制品消费量仍偏低,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6-13/5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