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讯(记者 蔡辉) 4月下旬,广州从化多场暴雨,让807慢生活馆(以下简称“慢生活馆”)的工作人员及其定点收菜的农户颇为心焦。4月25日,慢生活馆宣布暂停配 送蔬菜。与此同时,在从化良口镇长流村委仙娘溪村,一场暴雨后,慢生活馆定点收菜的那1亩农地,韭菜等半截菜茎被泥土包裹着,大都枯黄了;小青菜、小白菜 全都倒在了菜地上;一些被雨水浸泡后的瓜类,脱落在菜地里;现场一片狼藉。至此,村民决意放弃种植叶菜类蔬菜。“风险太高了。有机种植产量本来就低,还要 看天气配不配合;不能打药,虫害只能用手抓或覆草木灰,非常麻烦。”村民梁冬梅说。
梁冬梅与仙娘溪村其他20多名留守妇女是绿耕城乡互助社广东项目(以下简称“绿耕”)的CSA模式合作方。所谓CSA,是英文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缩写,直译“社区支持农业”,是近几年兴起的新型农贸流通模式,强调以订单认购等形式,消费者与农户共担风险,分享收益;以城乡 互动、市集销售等形式,构建互信互惠社区,消费者获得健康食品,农户获得稳定客源。简而言之,CSA模式是希望在消费者获得安全健康的农产品的同时,农户也能获得有保证的收入,且农业实现生态循环。在广东,CSA推行不到一年,它带来了什么?
五成收入返还农户
仙娘溪村被称为从化最偏僻的村庄,共有人口400多,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村子里的常住人口是“386199部队”。2009年,两名绿耕的 工作人员——也是中山大学社工系的学生——来到村里调研。2010年5月,绿耕在村里租了200多平方的房子,翻新成乡村旅舍,并组织梁冬梅等8名留守妇 女成立旅社小组。“我们负责管理旅客食宿,每个月的收入30%交予绿耕,70%作为食材成本与我们的补贴。今年清明节的时候来了几批旅客,两天赚了200 多元,平均下来每个月有400元左右的收入。”
旅游项目的成功加深了绿耕成员与村里妇女的关系。2011年7月,绿耕成员发动村民成立种植小组,种植有机食物,由绿耕负责销售,目前小组成员有20余名。
梁冬梅介绍,小组成员以前种植多采用打肥下药的做法,以保证蔬果的产量,一般留一分地不打肥下药,用于种菜给自己吃。种出来的辣椒、番薯等都是 商贩每天上山来收,价格约1元/斤。“绿耕成员说,能帮我们解决销售问题,提高收入,建议我们开展有机种植。”于是,梁冬梅的一亩多番薯改用有机方法种 植,“产量下降约50%,但是绿耕的收购价比商贩高,3.5元/斤。”
绿耕作为销售以及互动平台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两端。生产依靠村里20多名留守妇女,以有机方式种植番薯、豆类等,销售通过网络订购及门店形式进 行,销售价格统一为7元/斤,其中50%左右的销售收入返还农户。“未来规模扩大后,计划让消费者在种植前下订单付款,与农户共担种植风险。”绿耕的负责 人饶琪弘告诉记者。
绿耕难履监管之责
不过,CSA模式运作起来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运输成本高企掣肘了这种模式的发展。一方面,有机食物的主要受众集中在大中城市;另一方面,为节省运输成本,CSA只能限制配送次数,为保证产品新鲜,农户一般种植豆类、番薯等耐存放的蔬菜。
今年2月,绿耕和旅社小组的妇女合租了一块近一亩的土地,双方各出一半租金,准备系统地试点叶菜种植,由慢生活馆配送给消费者。但是“被喂惯化肥农药”的土地十分脆弱,产品产量不稳定,品相也不是很好。4月底的暴雨更是彻底灭了绿耕成员和村民试种叶菜的想法。
绿耕对村民的技术支持并不明显。“去年,绿耕邀请了一位马来西亚的教授来讲有机种植的技术,利用真菌发酵素制肥。”梁冬梅说,“但是现在村里有 足够的化粪池水可以代替,不需要那么复杂。”同时,村里养殖的家禽不多,无法支持太大的种植面积。“估计肥料最多也只能支持2亩地。”梁冬梅认为。
由于地处偏远,绿耕亦难以对村民形成有效监管。“绿耕有三名成员常驻村庄,但由于他们在市区也有自己的工作,一个月一般只有半个月时间待在村 里,而且主要管理乡村旅社。”梁冬梅说,“有机种植这块依靠我们自觉履行。”绿耕承认,囿于人力和运营成本,他们难以周全,但目前的实验规模非常小,他们 相信农户不会作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5-01/57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