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产业”是一群留守老人发展起来的
一群平均年龄接近60岁的农村老人,用了两年的时间,把村里的有机农副产品生产面积从74亩发展到了近1000亩。
3月10日,2012年全国农技推广能力提升示范现场观摩会就在他们的院坝里召开。会后,当场就有几个省农业厅的官员邀请简阳市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袁勇前去交流。
袁勇感叹地说:“改变农村就要从改变农村的主人开始,农民教育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根本。”
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让双河村在短短两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一切与袁勇不无关系。
1994年,袁勇从长沙一所高校毕业后,成了简阳市东溪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一名农业技术人员,“主要就是教农民使用农药和化肥”。他原以为直到退休自己的工作都是这样的内容了。2009年,四川省农科院在香港嘉道理农场暨植物园资助下,在东溪镇刘家村试验种植有机水稻取得了成功,点燃了袁勇推广有机农业的梦想。
他挨个儿给自己辖区的村委会打电话,却多被拒绝了。大家都担心病虫害问题,担心减产甚至绝收。最终双河村村支书李显俊答应去做村民的工作,但困难超乎想象,“去动员村民,把口水都说干了”。
2010年3月,一个纯农民的合作社“简阳市新天地有机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在双河村成立了,71户社员种下了74亩有机稻。次年,全村除了1户外,所有的300多亩田都种上了有机稻,进行有机生产的品种从水稻扩展到油菜、小麦、玉米、蔬菜、水果等,又从种植扩展到了养殖。而双河人的梦想是用5年的时间把自己的村庄变成一个生态村,不再使用任何化肥和农药。
不是要教育农民,而是要教育干部
3月3日晚,袁勇和成都郫县安德镇安龙村农民高一程在重庆长寿区洪湖镇和乡镇干部们就发展有机农业进行交流。
有干部担心:“现在再去教育农民不用农药,恐怕农民会不听。”
高一程回答:“农民不是不听话,而是最听话的,以前用化肥农药也是你们干部叫用的。不是要教育农民,而是要教育干部。”现场掌声雷动。
高一程1992年至2008年在成都打工,主要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接受了环保、健康生活理念之后,他返乡务农,和家人一起从事生态农耕并参与CSA(社区支持农业)实践。 安龙村在本土公益组织、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的影响和帮助下开始从事生态农业,最艰难的时候只有高一程父母一户坚持做下来。经过几年的努力,发展至今,带动了9户参与 CSA 事业,为200户市民提供生态食品。
袁勇表示,“要做人,先做事。我们以前叫技能培训,现在叫农民教育。我现在已经不会单纯谈农业,而是把三农结合起来谈。现在有一个误区:就农业抓农业。如果不管农民和农村,农业的凋敝就是必然的。”
在他看来,农民教育是双河村生态农业良性发展的根本。社员们每周都要集中学习一次,农忙缺课农闲再补。学习的内容包罗万象,有社交礼仪、传统文化、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营养健康、市场营销等。几乎每个节日,合作社都会有社员们自编自演的文艺演出,这些大多作了爷爷奶奶的社员成了舞台上的主角。
东溪镇双河村村支书李显俊感受特别明显的是“以前喊开会,很多人觉得和自己无关,打麻将的、种地的,一两个小时都聚不齐。现在喊一下,人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
有两件事让袁勇记忆犹新。2010年,有一户村民种了有机稻,也种了原来的水稻。收割以后,合作社收购有机稻,可有一袋米他搞不清楚到底是哪种的。这个村民说:“那就算了,这袋米不卖了,不能砸了合作社的牌子。”
“虽然种植有机稻,村民的收入比以前要高,但我们一直告诉大家搞有机农业首先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有一片净土。”袁勇说,“让我高兴的是,现在有的农民比专家认识得还要深刻。”去年,一位农业部门的官员对社员们说:“你们这个地方已经被污染了,你们搞有机农业根本通不过认证,你们搞绿色就行了,也可以用点化肥。”农民们散会后纷纷说:“不要听他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4-06/57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