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做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惠农”情深意更浓

    又是一年春来到。近日,尽管高原大地普降大雪,却挡不住人们的喜悦心情。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巴镇杏园村养殖户王有亮的“产房”棚里热闹非凡,人们正围着七八只刚出生的小猪仔忙碌着。看着粉嘟嘟的小家伙,王有亮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一年净利润五六十万元没问题,多亏了农行帮大忙。”王有亮高兴地说。据了解,2008年3月,王有亮的养殖规模只有86头母猪。为了扩大经营,在互助农行的支持下他贷款86万元,不仅解决了种猪购入所需资金,而且还对猪舍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卫生防疫设施。如今,他的养殖场已经发展为猪舍17间,存栏1370多头,每年可出栏肉猪800多头、猪仔3000多头,年产值达到170多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王有亮告诉记者,2010年因为资金链断裂,他的养殖场饲料一度紧缺。正当他百般无奈的时候,互助农行的信贷人员主动帮他解决问题,通过惠农卡又发放了25万元贷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据了解,类似王有亮这样的实例在互助还有很多。截至2011年底,农行互助支行累计发放各类贷款3941万元,其中涉农贷款2141万元,惠及农户352家,主要用于设施农业建设、畜禽养殖、温棚种植、劳务输出等民生工程建设项目,有效地支持了互助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致富路上好帮手

    近年来,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依托地理优势,大力调整种植业,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发展高效立体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场垣乡团结村的张明山、冶阿金夫妇成了声名远播的致富带头人,他们创办的青海龙卉菌业有限公司也成了县里的致富标杆。

    一走进冶阿金的办公室,就看见一张省委书记强卫和她丈夫张明山的合影照片被高高挂起。冶阿金饶有兴致地说道:“这是强书记视察民和时在我家留的影。”

    2002年起,张明山、冶阿金夫妇就开始了生态农业种植,当时只有3.6亩地,后来他们就从农行民和支行贷款200万元逐步发展壮大。目前,他们已经建有智能大棚1.1万多平方米、土棚33个,主要种植花卉、蘑菇、木瓜等农产品,供应西宁、民和、乐都、平安、海石湾等市场,年产值达到200多万元。同时,随着公司的逐步壮大,帮助解决了周边2个村200多个村民的就业问题。

    采访结束时,冶阿金告诉记者:“现在政策这么好,农行就像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辛勤付出结硕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青海农行在金融服务“三农”的过程中发挥了应有作用的同时也结出了硕果。截至目前,农行青海分行涉农贷款余额为97.11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0.7%,较年初增加1.72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45亿元。

    “青海农行秉承农业银行‘面向三农,服务城乡’的使命,植根于青海这片沃土,必将顺天时、接地利、聚人和,抢抓发展机遇,唱响金融服务‘三农’的主旋律,做好群众发家致富的好帮手。”农行青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王伟说。

    据了解,下一步青海农行将继续以保、合代理业务为抓手,针对县、乡(镇)、村不同市场,以农户为突破口,加快推进转账电话“村村通”工程,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深度和广度;以惠农卡为载体,集中连片营销电话银行、银信通、网上银行等新产品,分步骤在全省县域布放转账电话、ATM、POS机、自助终端等自助设备,设置保服务工作站,弥补网点、服务缺失的不足,形成“物理网点+自助设备+电子渠道+产品服务”的农村现代化金融服务网络,为广大农户提供“足不出户、人不出村”的金融交易环境;以备春耕生产为服务“三农”工作的中心,做好农资储备、调运、销售等各环节的信贷、结算等金融服务工作;认真做好支持备春耕生产工作,2012年将以6亿元信贷计划,确保青海备春耕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及时充足供应。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营销 劳务输出 设施农业 立体农业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