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公布的《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首次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5年取得明显进展,1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阶段目标。该《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2月14日,在农业部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就《规划》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陈萌山说,由国务院发布《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标志着党中央、国务院在“三化同步”中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标志着发展现代农业从目标倡导变成了实际举措,标志着现代农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上有了总体部署安排,标志着今后5-10年现代农业发展有了纲领性文件,“十二五”将成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时期。
“制定《规划》的目的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更加全面系统、有计划地推进‘三化同步’。”陈萌山说,从世界经验看,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全面规划、系统推进;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看,已经具备了全面推进的基础和条件;从“三化同步”推进要求看,必须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补齐“三化同步”短板。
陈萌山说,《规划》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思路,明确提出了8项重点任务和14项重大工程。从目标上看,《规划》提出到2015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物质装备和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条件较好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2020年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从具体发展水平看,《规划》从农产品供给、农业结构、物质装备等7个方面提出了27个发展指标,其中包括到201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亿吨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等。
在回答记者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保证《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顺利完成时,陈萌山说,实现任务目标必须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综合施策,一是保证农业投入稳定增长,二是加强农业支持保护,三是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四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五是强化农业法制保障,六是加强组织领导。
针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有何特点的提问,陈萌山说,我国提出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这种特色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一是针对我国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紧缺的实际,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的方针,大力加强基础建设,依靠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针对我国农户规模小、数量大、经营分散的实际,必须始终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三是针对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的实际,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四是针对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处于弱势地位的实际,必须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强化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调动各级政府重农抓粮、亿万农民务农种粮、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科技兴粮的积极性。五是针对我国破解城乡二元体制任务艰巨的实际,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坚持不懈推进村建设,促进转移就业农民市民化,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六是针对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融合日益加深的实际,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支持农业“走出去”,提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能力。努力搞好进出口余缺调剂,既保障国内农产品供给,又维护我国产业安全,维护农民利益。七是针对我国农村地域广、资源禀赋差异大、农业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探索各具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多种模式,推动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使一些行业走在农业现代化建设前列。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2-02-16/56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