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山东、河北、安徽等地白菜严重滞销,菜价“跌跌不休”,菜农一片愁容,令人关注。
此轮蔬菜降价前,大白菜的价格并不低。去年,一度还达到历史高位。极端行情吸引菜农今年纷纷扩种,没想到却直接导致菜价的暴跌。
没有合理的价格,生产者就难以稳定投入、稳定生产,消费者也就难以获得质量安全、数量充足的“菜篮子”产品。因此,稳定蔬菜价格,确保菜农收益,是一道必须解答好的民生课题。
菜价便宜了,消费者自然高兴,然而菜农的利益如果不能得到保障,消费者高兴的心情也缺乏可持续的有效保障。相反的情况同样也出现过。这种状况不能在“无形的手”的推动下再反复出现了,应该得到政府相关部门“有形的手”有力的推动,促进形成产销衔接基本稳定,“保供”和“保收”平衡的良性循环。
笔者认为,“有形的手”要统筹兼顾市民和农民利益,首先要解决好产销衔接问题。菜价为什么会坐“过山车”,“飞涨”或不断“跳水”?关键是产销衔接失序。农民仍然没有摆脱“一家一户闯市场”或者一哄而上、“跟风生产”的方式。目前,销售企业需要多少蔬菜,菜农不得而知,而菜农种多少蔬菜,企业也难以统计。要改变就必须在蔬菜产销组织方式上进行重大改变。核心的问题是在订单生产模式下成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组织,承担分析市场及监测价格波动职能。政府应切实鼓励各类营销配送组织,加大产销对接力度,帮助菜农解决“卖菜难”问题。从保障菜农利益的角度进一步做好“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蔬菜产销工作。
不过,农户的“小生产”与现代经济的“大市场”之间有效对接难度确实很大,蔬菜生产的自然风险也很大。农业生产特别是蔬菜生产应当尽快建立全覆盖的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多年来发展不快,主要是没有得到政府部门“有形的手”的有力推动。为让农民不再对种菜心存顾虑,应从农业保险的体制机制上做出努力。
另外,总体上看,虽然以大白菜为代表的蔬菜收购价格处于低位,但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菜价仍相对较高,这说明完善流通体系建设方面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更好地发挥批发市场的保民生作用;探索将期货融入农产品生产中,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等。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11-28/55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