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农民种粮,划不划算?


  尽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水利设施“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是较为普遍。“末端”水利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光靠农民分散投资,很难完成。而且许多小水利设施即使有,由于平时无人维护,遇上旱涝灾害就会“关键时刻掉链子”。

  官当镇宣传委员杨俊华说:“目前农民组织化程度不够高,光靠农民单干,抗灾、抗市场风险能力都比较弱。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粮食高产基地的配套设施建设,设立水电费统筹,根据种粮面积,对泵站等末端水利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和水电费进行补贴。”

  规模化种粮是趋势,土地流转应坚持农民自愿

  不论从抗灾、抗市场风险角度,还是从提高种粮收益角度,规模化种植都是大势所趋。

  “随着农民的老龄化,分散的土地不集中,以后恐怕也没有那么多农民能种地了。”肖德银说:“现在‘70后’种粮的很少,‘80后’几乎不种田,都出去打工了,将来大多数也不愿回来种田。只能把地交给合作社或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去种。”

  在洪森集团,记者见到了“70后”农民吕池华,他说自己这几年在包头建筑工地打工,收入不错,年底农忙时才回来帮父母卖粮。“散户种粮挣不了什么钱,一年9亩地,除去成本和吃用花销,才能剩下5000元。明年不准备让父母种了,带着他们到包头养老去。”

  一听这话,洪传林忙接茬:“那你就把地流转给我吧!国家的补贴一亩一百五六十元,还给你们,我另外再给租金1000元/亩。”实际上,洪森集团近年已从沙洋农民手中流转了5000亩左右农田。“规模化种粮的效益比农民一家一户种植高多了,因为可以控制良种和技术,可以通过机械化种植提高效率。只要土地多,经营好,很挣钱。”洪传林说,“但是农民‘以地养老’的意识还比较强,许多人都不愿把土地流转给公司。”

  这种情况下,洪森集团的优质粮源主要还是靠“订单农业”。农民赵月清就是洪森集团的订单农户,他说:“今年种子价格涨了,可我们依靠集团免费提供的指定良种,省了不少成本,同时高价收购水稻,真是一条龙服务。”

  “订单农业”对农民是一大利好,可对洪森集团来说,也不是没有风险,“现在协议主要约束企业,农民卖粮时,谁价钱高就卖给谁,协议对企业没什么保障,还是土地流转好。”洪传林说。

  对于农民“舍不得”流转的观念,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教授杨钢桥认为:土地流转必须以农民自愿为前提。要让农民“自愿”,就得保证他们的土地收益不减少。“还要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例如城市社保体系尽快完善,接纳中青年农民工融入城市;提高农民养老、医疗保障水平等。”拾桥镇副镇长代家华说。

  农业专业合作社有地没钱租。肖德银说:“合作社要做大,也需要集中流转土地,可跟农民谈判时,不少农民提出不要一年一租,干脆一次性付清土地10多年租金,合作社哪有那么多钱?可要找银行也贷不到款,因为合作社没有什么财产能给银行做抵押,而唯一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又不能作为抵押物。”

  杨钢桥提出,国家应出台扶持政策,对有意适度规模化种植的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主体,可给予资金、项目倾斜,既可以降低种植成本,又可以提高水利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推动机械化种植和现代农业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土地 种子 水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