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回落明显,涨幅在逐月缩小,走势进一步明确。当前物价走势具有哪些特点?未来保持物价稳定具有哪些有利条件,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如何切实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既不过高,又有助于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刘刚将在此文中予以深入探讨、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通胀压力较强,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但从最近几个月统计数据来看,目前价格涨势已得到有效遏制,涨幅在逐月缩小,年底前涨幅将回落至5%以下,全年CPI将上涨5.5%左右。
一
□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回落明显,涨幅在逐月缩小,走势进一步明确
□ 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具有很多有利因素,粮食生产形势好是价格稳定的最大支撑
今年价格水平总体处于高位,前3个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上涨5.7%,涨幅比上年同期扩大2.8个百分点,其中7月价格涨幅最高,达6.5%,是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也是1997年以来的第二个价格高点。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回落明显,同比上涨5.5%,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从同比价格构成看,去年翘尾因素影响较大,影响约3.2个百分点;从环比情况看,除3月份略降0.2%外,其他各月环比价格都是上涨的;从价格变化结构看,食品、居住价格是主因;长期看,前两年流动性过剩是今年价格走高的基础性因素,由于2008年以来货币超发数量较多,到目前我国广义货币已接近80万亿元,是GDP的近两倍。另外,近两年,人工成本的上升,推动了服务价格的上涨,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的增加,也增强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的传导作用,这些因素间接推动了CPI上涨。
对于生产资料价格,随着经济增长的减缓,下半年以来,钢材、有色金属、成品油等产品价格高位回落,生产资料供需关系变得较为宽松,除8月份外,6月以来的流通环节生产资料各月环比价格都是下降的,特别是10月份的环比价格下降2.3%,降幅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前10个月生产资料同比价格累计上涨11.1%,其中新涨价因素为4个百分点。
当前,继续保持物价基本稳定面临着很多有利因素。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稳物价、调结构、保民生、促和谐并始终高度重视粮食生产,把粮食安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首位,经济增长较快,结构调整有序,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粮食再获丰收,民生继续改善,经济和价格运行更加协调、更为良性。从价格角度说,有许多方面对于当前和未来物价稳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逐步推进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价格长期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二是粮食生产形势好、连续八年丰产,是价格稳定的最大支撑因素;三是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强农惠农政策、各地价格调节基金的平抑作用、价格监测预警的有效实施以及价格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为今年物价的温和可控创造了有利条件,如今年国家在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同时,对粮食生产的各项补贴总规模达1406亿元;四是通过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部分地区还采取了限购措施,并收紧流动性,房价高涨势头得到遏制,实现了房价的平稳运行;五是流动性过剩问题的逐步解决,为价格的逐步回落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
□ 虽然我国的价格形势总体是好的,但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仍然很多
□ 食品价格上涨的供求压力在减弱,价格继续上冲的可能性不大
今后一段时间乃至明年价格要想实现平稳运行,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仍然很多。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较慢,物价长期稳定基础不牢。我国经济正从过去的过度依赖出口、投资向更多依靠消费方向转变,但经济结构调整仍相对较慢,经济的最大拉动力还是来自投资,经济的内生动力还不够强,出口、投资占比过高,消费率偏低,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占比过高,产业短缺与剩余并存,价格保持长期稳定的基础不牢。
二是明年粮食再丰产难度增加,农产品市场价格上涨压力增大。随着粮食产量的逐年上升,明年粮食生产再次丰产的难度明显加大;由于比价关系,粮经作物争地矛盾日益突出,保持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难度较大;虽然粮价等农产品价格在不断提高,但农民种粮收益相对较低,种粮积极性难以进一步提高;近年劳动力、生产资料等成本的明显上升,增加了农民增收难度,也增大了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11-14/55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