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1月14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11月初的崇明,水稻已经结出黄色的稻穗,只等天气好就可以收割了,城里人老贾也在等待收获。老贾本名贾瑞明,36岁,皮肤黝黑、身材瘦长,。三年前,老贾开始在南汇种地,一年多前安家崇明,和许多城里人因为厌倦城市生活才到农村“归隐田园”不同,他是为了实践不使用农药、化肥的自然农作法。
从两亩水稻田踉跄起步
2008年,贾瑞明在上海南汇租下一块农田。因为只有他一人种地,就租了四亩。虽然谈不上五谷不分,但从没下过地的贾瑞明对农活基本一窍不通,只能靠书本和互联网边学边干。
四亩农田里原先零零散散地种了些橘子树,贾瑞明就把它们移栽在一亩地里。剩下的则用来实验种些新奇特品种,翻完地后,贾瑞明在一亩地里种下薏米,据说薏米有抗癌作用,也算是经济作物。一亩种了橘树,一亩种了薏米,还剩下两亩怎么办?那时正赶上种水稻,周围农户问贾瑞明要不要一起种,虽然不知道水稻如何种,但因为还没有别的选择,他也就先答应了,“种水稻就种水稻”。
当地农户多用直播方式,因此播种水稻前先需要育种。贾瑞明犯了个低级错误,他用自来水浸泡水稻种子。因为水里含氯,种子全都给泡死了。种子迟迟不出芽,还散发一股酸臭味,贾瑞明首次育种就这样失败了。起初他还误以为育种搞砸的原因是温度没控制好,就又去买了一批种子,还是用自来水泡,所以依然没有育成。
有相熟的农户跑来问贾瑞明,“小贾,你怎么回事?育种育了半天,还没育出来?”这次向农户请教,他才知道育种必须用河水才成。
两次育种失败,贾瑞明错过了水稻直播的时间点。农户就建议他插秧。正巧贾家附近有一户用的是插秧法,而且秧苗极多,农户把插剩的苗直接送给了贾瑞明。靠着周围农户的帮助,第一次种地的贾瑞明踉跄着出师了。
传统农耕方法使他产生心结
不过插完秧后,贾瑞明的种地方式很快就让邻居兼老师们看不下去了。
按照农户的传统做法,插完秧后通常需要打七到八次农药,之后再施两到三次化肥,农作物由农药和化肥保驾护航,直到最后收割。“别人都说种地要用化肥、农药,但是我坚信不用,粮食也能长出来。”虽然周围农户嘲笑的声音很多,但贾瑞明还是坚持按自己的想法。
不施化肥、不用农药,贾瑞明正在尝试的新鲜种法叫做自然农法。起初,贾瑞明并不知道什么叫自然农法,自然也没考虑过这么干。他是抱着科技下乡,做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想法才承包土地的,所以在第一亩地里种下的品种就是效益不错的薏米。贾瑞明翻看教材,了解薏米的种植技术,发现种薏米需要用农药浸种,并施以各种化肥。按照现代农业的操作流程,种庄稼从头到尾都需要农药和化肥,施用的时间和次序都十分严谨。
而让贾瑞明远离传统农耕的,首先起于他尝试为薏米浸种时对农药产生的抵触。浸种的农药名为粉锈宁。打开农药盖,贾瑞明立刻闻到一股浓重的药味,他心想浸种子时用这玩意,怎么会对人体没害呢?薏米虽然种下了,可贾瑞明心中的结始终未解开,“有没有其他不用农药的农业种植方式?”
贾瑞明找到了有机农业技术书,他看到书里说这套技术需要用到遮阳网、防虫网、消毒大棚等设备,贾瑞明心想这样种一亩地的成本一定高,普通农户自然无法承受。此外,有机农业对待病虫虽然不使用农药,但仍然是用类似肥皂粉加水把虫子杀死的暴力手段。贾瑞明对此并不赞同,还是觉得会有更好的法子。
有朋友向贾瑞明推荐了一本介绍自然农法的书《一根稻草的革命》。在作者福冈正信的笔下,人做的事越多,错的也越多。人其实只需要做很少的事,就能把农业搞好。贾瑞明读完后触动很深,决定按照书中的理念尝试。
现在的农民更像农业产业工人
如果从表面理解,自然农法似乎比传统农耕更简单,不施化肥不用农药,把种子一撒就什么都不用干了。
实践自然农法多年后,贾瑞明更愿意将其与中医相比拟,“中医开的方子可能很简单,却是治根的。”在贾瑞明看来,种植者在用自然农法时花费的心力更多,需要更关注作物的生长,并用水和草来调整作物的生长环境。在完成一开始的水稻插秧后,贾瑞明每天至少都会下一次田,查看水稻田变化。一个水稻生长周期下来,贾瑞明已算不清自己在田边转了多少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11-14/55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