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秋粮丰收的喜讯传来,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有望超过1.1万亿斤,实现连续8年增产。然而,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在许多地方,老年人成了种地的主力军,老龄化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隐忧。年轻人都不愿种粮了,也不会种粮了,这不禁让人担忧,明天的粮食谁来种?现在有许多“二代农民工”,他们很小就随进城打工的父辈生活,现在已经和所在的城市水乳交融了,他们熟悉城市胜过农村,土地对他们来讲已经很陌生。他们工作在城市,居住在城市,消费在城市,也艰难地在城市的学校里学习;但一纸户口,让水还是水,乳还是乳。
在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我们迎来了连续八年粮食大丰收。然而,连年的丰收是否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对于国家来说,粮食安全是国家最根本、最基础的战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确保粮食有效供给,实现自给自足意义重大。近几年,我国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扶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随着种粮成本的增加,物价的上涨,让农民种粮收益打了折扣。
与种粮收益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务工收入已成为当前农民的主要现金来源。一些地方出现了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据悉,2010年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人均2431元,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居民全年增收的贡献率达48.3%。农村里那些匆匆远行的背影,谁也阻挡不住。虽然“京城米贵,居大不易”,但城市对农村人口,特别是“二代农民工”的吸引力是坚不可摧的。土地对农民工来说,只是相当于他们的一份社保,一旦遇到不测风云,可以暂时躲避一下。2008年当国际金融风暴来袭时,许多农民工返乡暂避。
只有提高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保水平,在廉租房、医保以及子女就学等问题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让农村承包土地摆脱“社保”的尴尬角色,让土地流转更加顺畅,才能使农业经营逐步实现专业化、集约化。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10-09/55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