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菜篮子”检查调研组指出重庆经验值得推广


  面对持续高温干旱的大“烤”,重庆“菜篮子”仍量足价稳,交出了满意答卷。9月6日,国家“菜篮子”检查调研组指出,重庆把“菜篮子”作为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在稳定蔬菜基地建设、强化信息监测预警、提高组织化程度、减少流通环节等方面成效突出,保供稳价成功经验值得全国推广。

  9月5日至6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张真和任组长的检查调研组,深入重庆武隆仙女山蔬菜基地调研,在南川区详细调查蔬菜基地受旱灾情,并听取了重庆市农委关于“菜篮子”工程的专题汇报。检查调研组认为,稳定的基地、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较高的组织化程度、较少的流通环节是重庆市蔬菜能保供稳价的基础,重庆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其他省市借鉴。

  据了解,重庆市把“菜篮子”工程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确定由常务副市长主抓,并明确全市各级政府主要领导为“菜篮子”工程第一责任人。市政府成立了“全市农产品调控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加强对农产品产销衔接及调控,同时建立了由市农委牵头,市财政局等8个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全市蔬菜基地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会商蔬菜基地建设和产销形势,协调解决产前、产中及产后各个环节的具体问题。

  检查组认为,重庆能在大旱之下的秋淡季节,保持蔬菜的充足供应,价格也相对平稳,并低于全国均价,关键是有稳定的基地持续供应充足的蔬菜。另外,重庆在全国率先建起特大城市蔬菜生产监测预警体系,从生产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到城市中心批发市场全程及时、准确监测分析蔬菜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走势,并通过网络、手机报等平台多渠道向广大种植户发布,避免了信息不对称,最大程度减少了因盲目种植而形成的价格大幅波动情形。

  强化主体培育,提高组织化程度,也是重庆蔬菜保供稳价的成功经验。这方面,重庆大力扶持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积极扶持发展蔬菜种植大户和生产加工创新型企业,从而提高组织化程度,避免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错位,化解蔬菜生产及经营风险,因而也降低了菜价剧烈波动的可能。

  同时,重庆通过鼓励和支持蔬菜生产组织进驻社区设立直销店,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和“农校对接”等,创新产销对接方式,推动观农贸、沃尔玛、重百、永辉超市等营销企业和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大型消费团体与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积极开展多种对接,建立直配基地,从而减少中间流通关节,促进蔬菜价格平稳运行和菜农增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组织化 蔬菜基地 强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