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把维护农民利益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亿万农民根本利益,在经济上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在政治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贯穿于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中,体现于90年的辉煌成就中,凝结于90年的宝贵经验中。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抓住维护农民利益这个根本,不断开拓“三农”工作新局面。

  90年的奋斗历程充分展示了我们党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不懈追求

  我们党成立90年来,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围绕维护农民根本利益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深刻分析和准确把握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仅对亿万农民的根本利益有了深刻认识,而且带领农民坚决维护其自身利益。我们党在创建时期,就开始关注农民问题;大革命时期,提出解决农民问题的主张,领导开展农民运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制定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使得革命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革命事业有了坚强后盾。通过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我们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依靠各族人民的革命和建设热情,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此期间,我们党领导农民开展土地改革,铲除封建制度根基;领导农民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农村建立劳动群众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制定《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建立农村人民公社管理体制,颁布《农村人民公社条例》,提出农业“八字宪法”。这一时期,虽然我们党在农村工作上曾经犯过错误,但对农业的基础地位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并通过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农业机械化等促进农业生产恢复发展,为改革开放后农业增产奠定了基础。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率先推进和大胆探索农业农村改革,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农村改革的序幕,农村经济社会重新焕发生机。从1982年开始,中央连续发出以放开搞活农村经济为核心的5个一号文件,打开农业农村发展新天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求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制定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村的基本任务,指明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方向,提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基本要求。经过努力,初步构建起支持保护“三农”的政策体系,统筹城乡发展不断迈出新步伐。

  9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深深植根于我们党维护农民根本利益的坚定信念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9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致力于发展农业、富裕农民和繁荣农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终结农产品短缺时代,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10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我国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3亿吨、4亿吨和5亿吨的大台阶,2010年达到10928亿斤,实现连续7年增产。用占世界不到9%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1%的人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实现亿万农民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民生活迈向全面小康。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不懈努力,农民收入大幅增长,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49年的44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人。农村实现总体小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现代化 粮食 农民利益 总体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