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贵伤民,菜贱伤农,四川省安县针对蔬菜市场供需矛盾,既发展了菜园子,又保障了菜篮子,实现了从“种菜苦到腰包鼓,从菜难买到菜篮满”的大转身。“菜地里是菜农的利益,菜篮子是消费者的利益,两头的利益都连着我们的心,政府的任务就是把两者的利益都保护好。”安县县委书记赵迎春如是说。
奖补并进,政策扶持推进“菜园子”量质齐升
日前,记者来到安县黄土镇方碑村升达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采访,整村连片的大棚内,瓜菜长势喜人,满脸堆笑的农民正忙着采摘、装车。
村支书李付军乐呵呵地告诉记者:“建大棚有补贴,用良种也有补贴,农技人员三天两头下田间,入大棚手把手教我们种植技术,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合作社才会发展得这么快呀!”这是安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实施“菜篮子”工程带来的可喜变化。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该县蔬菜生产面临着新变化:菜田空间布局发生转移,蔬菜生产成本不断上升、面积逐步下降,生产劳动力缺乏。
只有种好“菜园子”,才能保障“菜篮子”。要种好“菜园子”,首先就要积极运用各种手段调动菜农生产积极性,防止“菜贱伤农”。
安县是四川蔬菜生产大县,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854元,这其中蔬菜产业这一富民产业功不可没。为有力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从2010年开始,安县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对新建标准化大棚每栋补助800元至3000元,实施设施农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奖励,蔬菜良种补贴等政策。同时,依靠龙头企业,以企业加农户和合作社的模式,推进“菜篮子”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组织化,确保“菜园子”产量提升和质量提高。
一小时从地头到超市,农产品进城坐上快速“直通车”
8月14日早上,在乐兴镇白云村,村支书张兴成忙着组织村民们将一筐筐红辣椒装上农用车。30分钟后,这些红辣椒就被直送到了县城几家超市的直供货柜上。不一会儿,县城居民就将新鲜的红辣椒买回了家中。
“一个小时内解决采摘、直供销售,当菜农回到家里正在数票子的时候,新鲜的蔬菜也已被城区居民放到了案板上。”安县农业局副局长何毅说。
“农超对接”是近年来推出的一项解决农产品“卖难”、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新举措,安县重点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对接,支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快速检测系统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努力搭建起一条农产品进城的“直通车”。目前,“农超对接”已在安县展开试点,安县森泰农业“呱呱蛋”等一大批本地特色农副产品已进入大型连锁超市门店。
安县华联、东兴超市,通过直接采购、实施订单农业、建立自有基地、强化冷链物流、密集布点、精细货品管理等措施,硬是把生鲜农产品的损耗降至3%左右,把生鲜经营的毛利率提高到16%。
如今,随着“农超对接”的推进,特别是蔬菜重点基地和蔬菜农场、农产品冷库和冷链物流的建设,生鲜农产品渐渐进入超市,不少超市向生鲜超市转型。同时,安县确立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力争在2015年底,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蔬菜专业种植村达20个。
从1亩愁销售,到3亩3个大棚供不应求,加入合作社省心又增收
“老婆,拿着,1万元。这是合作社刚刚送来的定金。合作社已经帮我们签订了合同,我们今年的辣椒和豇豆全部供给超市。”安县永河镇金花村王建林将钱交给妻子后,立马来到自家的辣椒地里,望着长势喜人的辣椒,脸上一片灿烂。
安县永河镇金花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基地,王建林一家一直种菜。以前单打独斗,每遇市场变化,提心吊胆,不到卖完最后一分地的菜,都不知道是亏是赚。所以王建林一家种蔬菜,规模从来都不敢超过1亩。加入蔬菜种植合作社后,今年王建林种了3亩地的辣椒、3个大棚的豇豆,仍然供不应求。
这变化得益于政府的引导和合作社组织菜农抱团发展,既稳定了市场,又抵御了风险。
王建林告诉记者,因为加入了合作社,种什么、怎样种,社里都会做出详细安排,质量控制极其规范,自己也省心。“种子、有机肥料等农资都由合作社联系购买,质优价廉,蔬菜成熟时买家天天围着我们转,销路也不用发愁!今年估计至少增收4万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8-23/54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