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金塘镇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后,农民可使用机械收割,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广东是第一人口大省,粮食消费人口超过1亿,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保护好耕地资源,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和粮食自给率,是广东为保障粮食安全应履行的职责。广东是经济大省,为了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每年用地需求都很大。因此,国土资源部门在通过节约集约用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等积极保障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耕地面积,提高农田质量和生产能力。
近年来,广东着力加大了农村土地整治力度。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省开发补充耕地面积154万亩,省级以上投资土地整理建设规模142万亩,灾毁基本农田垦复整治面积379万亩,上述农用地整治总面积达675万亩。通过整治,确保了我省连续1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灾毁基本农田得到了及时恢复,为我省的粮食稳定增产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开展土地整治过程中,始终以科学的调查评价为基础。“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全省第二次土地详查,摸清了耕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数量、分布、利用现状和权属状况;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将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优先划为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整体质量;从农用地自然质量等、利用等和经济等三个不同层次,对全省农用地资源(主要是耕地)进行了系统的质量等级评定,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县级三级标准样地体系;开展了耕地产能核算工作,着力研究耕地产能潜力,明确不同地区耕地产能提升方向。
农村土地整治还带来了不少附加效应。
土地整治改善了农田灌溉系统。整治项目建设的“三面光”硬底化渠道,使得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从原来土渠的0.3~0.4提高到了0.6以上,扩大了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了旱涝保收面积,农业抗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土地整治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土地整治,对零碎、不规则的田块进行整理归并,新建和维修农田水利设施,完善田间道路网络,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还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据测算,整治后的稻田每亩每年可以增产稻谷30公斤以上。
土地整治还促进了农民增收。整治后耕地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提高了复种指数和产出水平,整治后的农田可增加一造冬种作物,能有效提高亩均收入。增加的耕地面积,也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土地整治项目建设还能直接增加了农民的劳务收入。“十一五”期间,农村土地整治直接为40万个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同时,由于我省的主要耕地资源和补充耕地潜力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通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也实现了财政资金的转移支付,从而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以约束促转型 以激励惠民生努力推进耕地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林木声
近年来,我省认真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以建设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为契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新开发补充耕地154万亩,完成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500万亩,到2010年底,全省耕地保有量面积4687万亩,超过了国家下达的耕地保有量4371万亩的任务指标,为全省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生态和谐奠定了基础,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城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迈入“十二五”,围绕省委提出的“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任务,我省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着力建立健全约束与激励并行的耕地保护机制,更好地发挥土地资源的保障性作用。
一、以统一思想认识为先导,着力增强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意识。耕地保护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通过10多年贯彻实施《土地管理法》,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耕地保护意识普遍得到了增强,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仍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的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保护耕地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一是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理解,深刻把握保护资源和促进发展的辩证关系,充分认识保护耕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提升耕地保护的忧患意识。二是深化对《土地管理法》等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学习理解,明确耕地保护的行政、法律责任,进一步增强耕地保护的法制观念。三是深入开展耕地保护宣传,充分利用“4.22”地球日、“6.25”土地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时机,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转变用地观念,自觉保护耕地,共建幸福家园。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8-01/54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