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价格每年都涨,咱都买不起啦。”这是一位正在田间劳作的湖南农民发出的感叹。《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调查中发现,化肥特别是钾肥价格的连年上涨,已成为制约中国农业发展的一大痛楚。
作为中国最大的化肥进口商,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明伟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为破解中国钾肥缺口之忧和进口钾肥涨价之痛,我国在进一步强化“钾肥进口联合谈判机制”的同时,还需要建立钾肥淡季战略储备制度。
国际供应商垄断加剧,钾肥价格连年上涨
6月30日,由中国化肥进口商与国际供应商举行的钾肥价格国际谈判宣告结束,谈判最终敲定今年下半年中国进口钾肥新到岸价为470美元/吨。这一价格与上半年相比,每吨上涨70美元,涨价幅度达到17.5%。
据参与谈判的冯明伟介绍,中国钾肥新价格是在中化、中农和中海化学等企业组成的联合谈判小组与几大国际供应商经过“艰难的价格博弈”后取得的,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进口钾肥“价格洼地”的地位并未改变。
中化集团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强认为,分析国际钾肥价格近年来持续大幅度上涨的原因,不能排除国际基础资源原材料大幅上涨等因素,“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国际供应商垄断在加剧。”
首先,从钾矿资源上讲,全球钾矿储量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南美、中东和亚洲的泰国等国家。其中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四国探明储量占世界总量的92%。
其次,从钾肥产量上讲,供应商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前独联体国家和中东地区,具有高度行业垄断的特点。其中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德国、以色列、约旦六国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8%;而世界五大钾肥生产商(加拿大Potashcorp,美国M osaic,白俄罗斯Belaruskali,德国K ali& Saiz,俄罗斯U ralkali)的氯化钾产能占全球的65%,出口量占全球的80%以上。
“特别是近几年来,新的跨国垄断矿业集团纷纷涉足钾肥经营,国际供应商之间加大股权整合力度,使得原本形成的垄断格局进一步加剧,全球钾肥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冯明伟举例说,比如,俄罗斯乌拉尔钾肥公司大股东控股谢尔维尼特钾盐公司,整合了俄罗斯国内的钾肥生产,目前正积极谋划收购白俄罗斯钾肥公司,届时加钾、俄钾两家公司将垄断全球70%的产能;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公司积极涉足钾肥开采,产能扩张迅速,并不断谋求控股、兼并原有钾肥生产企业。
李强告诉记者,这些国际钾肥垄断巨头为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相互配合形成全球钾肥价格联盟。为推高钾肥价格,他们甚至联手限产,以平衡供应,由此导致使国际钾肥价格逐年上涨。
钾肥对外依存度达60%,危及我国粮食安全
作为传统农业大国,我国对钾肥需要量巨大,但国内钾矿资源却严重不足。
据农业部门的有关专家介绍,以“氮、磷、钾”为核心的化肥,被称为“粮食的粮食”。特别是钾肥,是我国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基本物质资料,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提高作物抗逆性,而且通过平衡施肥、科学配比,还可以有效提升氮、磷肥料利用效率。然而,我国土壤结构中钾元素分布不平衡,尤其在我国南方和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的土壤中普遍缺钾。
“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必须平衡施用一定数量的钾肥。”冯明伟说,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养分配比的逐步改善,作物产品品质相应提高。我国农业部门推荐的氮、磷、钾施肥配比为1:0.4:0.3,按此比例计算,我国实际钾肥年需求量应该超过2000万吨。由于国际钾肥市场价格的不断上涨,国内市场需求受到抑制,目前钾肥年需求量大约在1000万吨左右。
然而,我国钾肥资源量却相对短缺。来自无机盐工业协会钾盐分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氯化钾基础储量为3 .64亿吨,仅占全球氯化钾储量的2%左右,且主要是液体矿。其中95%分布在西部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罗布泊北洼地。目前我国大规模开发的仅是品位较高、易开采的晶间卤水钾资源,氧化钾折纯储量仅有0.8亿吨。
“我国钾肥不仅资源储量较低,而且开发速度较快,且经营粗放,可持续供应能力不足。”冯明伟说,以目前的产量最多只能开采27年,与世界上 200多年的资源保障度相差甚远。即使在对高品位盐湖钾资源开发进行限制性保护的情况下,我国传统可溶性钾资源钾肥也最多能维持50年左右的可持续供给能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7-25/54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