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商贸流通领域出现的问题,还涉及到价格、税收各种壁垒。
据本报记者了解,这个困难涉及到企业购进农产品可以抵扣13%的进项增值税政策的执行。一方面,合作社往往无法开具足额增值税专用发票。另一方面,存在地区分割。全国没有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发票,各地自行制定的发票,无法实现跨区抵扣,增加了连锁企业的税收负担,影响开展农产品经营的积极性。
市场问题市场解决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本月的例行发布会上透露,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很多大城市郊区供应城市的自给率不到20%,农产品都要通过外省市调拨,这也意味着,要进一步推广现代化的“农超对接”模式,还需要是现代化的生产、流通模式配套,才能发挥作用。
另据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资料,中国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200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5.3亿吨(1万亿斤),水果2亿吨,蔬菜6.2亿吨。中国居民对蔬菜和水果偏好的消费习惯,也对“农超对接”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研究员崔晓黎认为,解决农民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积极推进仓储物流平台建设,让产销一体化的农业合作社有效运转,是缓解“卖菜难”的唯一出路。
姚坚指出,近期蔬菜“卖难”的出现表明,要进一步注重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流通的公益性特点,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的基础设施建设。
事实上,4月中旬以来,部分地区少数蔬菜品种发生“卖难”问题后,除了“农超对接”,商务部还综合运用了“农批对接”、“网上对接”等多种紧急救助机制,开通了海南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指导发布中国寿光蔬菜指数,全力救助“卖难”菜农。
姚坚认为,解决市场进程中的问题必须要靠市场的手段,所以商务部也在高度关注部分省市所采取的蔬菜销售保险政策的推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5-27/53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