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生产流通皆滞后 农业一体化变革在即


  编者按:近日,各地蔬菜价格迅速下跌引发各方关注,商务部紧急部署对策,稳定蔬菜市场,帮菜农寻找销路,包括组织指导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直接采购蔬菜,优先销售滞销蔬菜等。由此联想到去年冬天部分蔬菜价格急涨,不难看出,蔬菜价格大涨大跌,已陷入了“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如何突破这个怪圈?唯有改革,农超对接正是切入点。

  证券时报记者 吴中珞

  中国的农业正在经历一场从生产到流通的变革,而在这场变革中,交织着挣脱旧体制羁绊的痛楚与辛酸。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期表示,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力争“十二五”期间大中型城市生鲜农产品经超市销售比重翻一番,达到30%。不过,时隔不久,作为生鲜农产品生产者的山东济南菜农韩进却因菜价过低而自杀。

  生产方式亟需变革

  “出现此种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与分散的小农经济之间的不协调,没有形成订单农业。”对于上述悲剧,一位农业研究专家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现在应该提倡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方式,需要改变原来的家庭联产承包方式。”

  该人士还表示,农业部和各地都有相关农业信息网站,上述事情的发生反映出老百姓使用农业信息平台的能力和意识比较差。不过,民族证券农业行业分析师刘晓峰却认为,出现上述悲剧,一方面确实有其极端性,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没有及时做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没有做好对整个信息链的解读。

  事实上,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力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其中即有关于“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的规定,强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村庄、集镇、建制镇中的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比如北京就按照郊区耕地分布的实际,制定相应办法,促进种植大户、地区规模农场的连片规模经营。

  但据和君咨询合伙人沙梅介绍,北京的农业生产企业在发展规模经营时,还是深受土地所有权的限制,而且,这些企业在与农民进行合作时也有难度,不够顺畅。在他看来,只有京沪等财政补贴能力很强的区域才可能对农业生产企业形成较好的支持,因为相关农业上游企业往往都需要政府给予较大补贴。

  对于北京农业生产企业的前向一体化经营,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进展甚少,有些企业甚至没有主动营销意识,唯一值得一提的似乎就是首农集团旗下的三元集团,该公司利用其掌握的土地资源和相关上游原料,与外资合资设立了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央企的中粮集团已经开始在终端发力。首先是在2009年正式推出B2C电子商务网站“我买网”,现在其商品品种已由最初2000种增至目前的8000种,经营产品线已经扩充至全部常温食品领域。而且,在“我买网”上线之际,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对这个电商平台的期许是“可大过中粮集团”。此外,该公司还在2011年1月在北京开出首家肉类专卖店。

  农超对接难度不小

  目前,超市购进农产品的一般流程是“农民——批发商——供应商——超市物流采购”,通常需经过4个以上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成本上升了很多,导致产业链的两端——农民和消费者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政府希望通过农超对接的直采模式,把这部分原本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直接“转移”给农民,并最终惠及消费者。

  对于商务部目前正在力推的农超对接,业内的看法莫衷一是。

  在刘晓峰看来,真正的农超对接是要形成固定且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相互依赖,而不仅仅是直接采购;而且,农超对接需要时间去积累条件,首先要求消费者收入稳定,恩格尔系数相当低;其次是政府补贴能力很高。目前,国内只有部分区域具备上述条件,如京沪广深等。在他看来,目前国内的农超对接在生产环节和渠道方面都有问题,只有部分环节可以配比,单品种可以对接,全方面则有难度。如高端产品问题不大,但中低端产品需求则不稳定。尽管如此,他认为,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十二五”期间大中型城市生鲜农产品经超市销售比重达到30%的目标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积累 土地 品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