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眨眼间从紧俏变为滞销,分析人士指出,造成这两种情况可能与目前国内农产品的流通模式有一定关系。农户与消费者之间隔了很多层,信息不畅,流通渠道也不畅,客观上给中间商囤积炒作创造了条件。当然要说此种原因也存在,但是作为中间商炒作总是想赚钱,如今不少地方农产品都下跌,哪有那么笨的中间商去炒跌,岂不是要亏大本吗?
农产品讲究的是新鲜,保管难度大,不要说是跌势炒,就是涨势炒,也难炒得起来,至多也就是小炒小闹,没有哪个能将即食的蔬菜长期贮存起来炒,再说得有冷库,有很大的损耗,得花去大量的成本,说其它商品能炒说得过去,要说蔬菜类的农产品炒作涨高或者跌落,没有多少道理。
客观地说,分析人士的话并不完全错,农产品从田间到市场,价格相差数倍甚至十多倍,流通领域的环节有不少,每个环节加一点,整体就加了大点,价格无疑就高,但是在市场经济下,中间环节也不是盲目乱加,你加他不加就没有竞争力,而之所以能整体加,就在于大环境能加,如今物价指数一高再高,在高指数下,与农产品相关的产业都得涨,而农产品过多急着要销不能涨,多头涨源头却不能涨,这蔬菜之类的农产品价格悬殊就必然要大。
导致农产品量多的原因,就是比例失衡,农产品属于自由生产,作为农户来说,什么赚钱就生产什么,原来大白菜价高销路好,种植的人就多,原来某产品价低销路差自然就生产的少,农民只能看到眼前,难看到长远,是亏是盈只能碰运气,碰得好就赚,碰不好就亏,听天由命。
农产品有主有次,像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即使生产再多,也不愁销,即使销不了,也有国家保护价保护,而像青菜、水果一类的农产品却没有此优势,完全靠自己掌握。因而,应对农产品大跌还得从保障机制上做文章,加大保障农产品的力度,保护和规范生产,防止“菜贱伤农”,而不是一味的怪罪这怪罪那。 □罗瑞明
新闻回放
“蒜你狠”“姜你军”“苹什么”似乎还在眼前,入春以来,蔬菜、水果价格却骤然掉头向下。中国证券报记者在山东蔬菜主产地调查发现,在众多农产品中,大白菜、大葱、苹果等前期囤积炒作品种纷纷出现大量滞销,价格一跌再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4-26/53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