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全国打响粮食保卫战 低收益制约增产积极性


2011年面临的形势特别严峻,各省区市也纷纷召开粮食生产工作会议,以强烈危机感的姿态部署2011年的粮食生产。在当前利益分配机制下,产粮大省产粮积极性并不高,这些制度建设也亟须完善,

综合媒体2月15日报道,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出台了十项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10日,国务院又召开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随即各省区市也纷纷召开粮食生产工作会议,以强烈危机感的姿态部署2011年的粮食生产。

各省打响粮食保卫战

2010年,中国全年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实现了“七连增”。不过,在通胀压力加大的2011年,粮食增产更至关重要。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表示,“2011年面临的形势特别严峻,迫切需要增产。”

去年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2011年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极为重要。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保持今年粮食稳定增产,对于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2月10日召开了全国粮食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之后,河北、河南、黑龙江、四川各地也纷纷召开会议。各地以“打硬仗”“紧急行动”的措辞来部署2011年的粮食生产。“这些都是思想动员工作。”李国祥表示,只有动员起来,工作做到位,粮食才能增产。

河南省省长郭庚茂说,要求充分认识到保持2011年粮食生产稳定的特殊重要性;山东省省长姜大明也表示,坚决打赢抗旱保丰收这场硬仗;河北省省长陈全国表示,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黑龙江省则强调,保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

在此背景下,各地也千万百计促粮食增产。比如,四川省要求今年要实现全省粮食总产比上年增产5亿斤。确保全省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7,706万亩,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10,300万亩以上。

而黑龙江省要求在连续七年粮食增产的基础上,确保粮食总产实现1,000亿斤以上的目标,力争有新的突破。

资金物资投入加大

事实上,为了打赢这场硬仗,不仅在思想认识上动员起来,中央和地方都拿出“真金白银”保障粮食生产。一些省份还动用土地、矿产出让收益投入到粮食生产。

今年1月,中央财政下拨2011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农资综合补贴835亿元,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

不仅如此,各地也加大粮食生产的投入。山东省要求将在前期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再增加1.5亿元资金,重点用于旱情严重的粮食主产区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抗旱物资购置、返青拔节弱苗施肥补助等。同时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矿产资源补偿费中调剂安排2亿元,用于支持抗旱机井建设。

黑龙江省财政部门要在3月底前把今年121.7亿元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金融部门力争2011年投放信贷资金要比上年增加270亿元以上。

收益低制约增产积极性

不过,在保粮食增产任务的同时,一些制度建设也亟须完善,这是根本问题。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最新一期《求是》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显示,从粮食供求状况看,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11个产销平衡区。

主产区在满足区域内自给的基础上,每年需要调出大量商品粮补充主销区的消费需求,目前全国80%以上的商品粮、90%以上的调出粮来自13个主产省区。

这 13个主产区包括河北、河南、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内蒙古、山东、四川和安徽。而粮食主产区对粮食增产承担了很大任务。但是, “相比搞工业,粮食生产的收益要小很多,而且粮食生产没有财政收入。一些地方追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冲动比较强,不愿意种粮食。”李国祥表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蒋和平和吴桢培在200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粮食主产区社会主义村建设的理论、机制与模式研究》和 2009年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农业现代化专题的研究》表明,在当前利益分配机制下,产粮大省产粮积极性并不高。他们提出,建立粮食主销区对主产区转移支付的政策建议。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专项资金 连续 土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