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沛则粮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的保障作用在旱灾中尤为凸显。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相比,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迫在眉睫。
旱情牵动人心,各界更加关注水利。近一段时期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降雨持续偏少,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在去年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的基础上,要取得今年粮食继续增产的好收成,必须立足抗旱夺丰收。
水沛则粮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的保障作用在旱灾中尤为凸显。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用最为突出,1亩水浇地的收益是1亩旱地的2倍至4倍,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粮食生产要实现旱涝保丰收,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不断完善,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基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积极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进入新世纪,国家优先解决以农村水利为重点的民生水利问题,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等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到2009年,全国灌溉面积发展到8.89亿亩,在占全国耕地面积48.7%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占全国总量70%的粮食、80%的商品粮和90%的经济作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到 2010年,解决了2.7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2.2亿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结束了中国农村严重缺乏饮用水的历史。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相比,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强度明显不够,建设进度明显滞后,保障水平明显偏低。目前,我国18.27亿亩耕地中,尚有一半以上的耕地缺乏基本的灌排设施,现有灌区普遍存在灌溉设施标准低、工程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严重抑制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
针对这种局面,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兴水利强基础,全社会要在思想认识上达成高度共识。要紧紧抓住水利这个薄弱环节,解除水利这个瓶颈制约,夯实农田水利这个重要基础,切实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消除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不利因素,从根本上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切实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按照“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的要求,加快建立保障农田水利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农村水利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做到 “取之于土、用之于土”。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农田水利建设的信贷资金。扩大节水、抗旱设备补贴范围。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大力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要强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力争2012年底前解决规划内1.02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年底前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
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要加快改变农村水利工程严重滞后于农业农村发展要求的局面。要继续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等农村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结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大力发展有效灌溉面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实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因地制宜兴建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搞好雨洪资源利用,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对县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集中配套改造。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1-02-01/5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