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杨翠红教授发布对2011年中国粮食产量预测


  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2日讯 2011年1月22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经济网联合举办“2011年经济预测发布与2001至2010十大经济新闻经济人物揭晓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农产品预测部副主任杨翠红教授发布了对2011年中国粮食产量的预测。

  以下为杨翠红讲话全文:

  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我现在代表我们粮食产量预测小组给各位介绍一下我们对2011年我国粮、棉、油的生产预测情况。

  主要分三块给大家汇报,一个是对2010年我国粮棉油生产形势进行简要回顾,第二说一下我们对2011年粮棉油的预测以及预测建议。第三块是建议。 2010年我国实现了粮食大丰收,产量达到10928.2亿斤,比09年增加312亿斤,增幅2.9%,实现了04年以来连续第七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比09年下降0.3%,秋天比09年增长4.8%,这是粮食的情况。棉花因为受09年棉价上升的影响,2010年我国棉花的播种面积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单产降低,总产量可能比09年持平略减。但是,目前的数据还没有出来,很多机构关键非常不同,有的说大幅度减少,我们估计略减。油料,2010年年初以及 09年冬天遭遇了冷冬和寒春,产量增长2.7%。简要介绍一下2010年对粮棉油的预测情况,粮食产量预测的平均误差率为2.25%,油料预测误差 1.8%,这个误差率相对来讲比较低。

  我们下面给介绍一下2011年我国粮棉油产量的情况,预计2011年我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将比2010年略有增加,如果不遇到严重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将比2010年增加50亿斤以上,我们预测达到10980亿斤左右,会实现04年以来连续八年的增长。棉花情况,预计2011年我国棉花播种面积比 2010年增加3%左右,后期天气良好的话,预计产量达到650万吨左右。油料预计播种面积有小幅度增加,如果生长期气候良好,将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2011年预计达到3330万吨左右,粮食增产依据主要有几块,一块还是要重点提到的,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2010年10月份的时候,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生产的白小麦、红小麦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5、93、93元,分别提高5元、7元和7元。

  另外一个是2010年12月22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2010年的三农工作首要任务,确保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停止单产。第二是2011年粮食价格将保持上涨势头。第三是科技对粮食增产的贡献逐年增大,这几年我们克服了自然灾害,实现了粮食连年增产最主要的因素是科技,而且今年农业部也召开了会议,9月份就有一个电视电话会议,把高产这个工作提到了更高的高度,要整建制大规模推广。第四是2010年秋冬播面积增加,优良品种所占比重加大,科技因素占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棉花增产依据有三个大方面,一个是国内外市场棉花价格上涨幅度较大,这是09年12月份以来,我国 328级棉花价格走势图,2010年棉花价格,11月份有一定的波动,但是总体呈现快速振荡上涨的态势。而且我们觉得2011年也会持续这样的态势,一个是全球由于巴基斯坦遭灾,全球棉花库存有所下降,而且我国的棉花产量也不是很乐观。第二个原因,2010年我国重点纯收益上升幅度比较大,部分棉区比较多。这是中棉所发布的数据,15个产棉省1121户,棉花住产品产值增长46.7%,收益增长97.9%。第三个原因,棉花产需缺口仍将加大。根据目前纺织业生产出口情况,预计2011年我国的纱产量稳定增长,预计增速在10%—12%之间,产量在3080—3136万吨之间,根据我们一些测算方式,对棉花需求量就会达到1050—1100万吨之间。目前我国的棉花产量不到700万吨,国际市场可供贸易的棉花量是800万吨,所以棉花缺口还是比较大的。我们预计2011年还会有增加播种面积。油料增产主要依据主要有三个原因,一个是2011年油料价格依然会保持上涨的态势,这个是09年底到2010年12 月份花生仁、油菜籽的情况,第二个原因,2010年油菜籽收益的增加将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第三个原因,由于2010年油菜籽减少,预计2011 年实现恢复性增产。这是我们国家粮棉油生产情况的依据。

  第三块,就是结论建议,简单提一下。总的来讲,我们国家2011年粮棉油生产还有一个很好的开局,一个是国家的支持,还有一个就是价格的提升。当然,2011年我国粮棉油的生产农民还是有很高的积极性。第二个,我们国家的粮食已经实现了第七年连续增产,2011年粮食再度增产有一定的难度,要在科技兴农方面付出努力。第三块是2011年国际市场原有等大宗商品价格还面临很强的上涨压力,根据我们的预测,原油价格会上升10%--12%。如果原材料价格上涨,也会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因此,我们有以下几个建议,一个是今年还要加大科技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尤其是从粮食方面,如果靠播种面积增加的话,对提高产量还是有很大的难度,要依靠提高单产。我们国家对粮食生产的产创建等活动非常重要,还应加大科技因素对其他主要农作物、特别是棉花等的支撑作用,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主棉区创建高产示范片、实现棉花种植的规模效应。第二是提高抗旱、抗涝设施的科技含量,加大对先进的农田水利设施的投资。根据多年经验,冬小麦经过越冬期后的灌溉非常重要,相同条件的麦田,及时灌溉形成下,能比不灌溉时的产量提高10%—20%,如果出现旱情,灌溉的作用就更加明显。目前,我们知道山东和河南的小麦产区受到了干旱的威胁,所以这块也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第二块就是密切关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切实保护农民的积极性。2010年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有所上升,除部分品种以外,总体上农民的种植收益也所上升。2010年仍处于上涨态势,但是不会呈现大幅度上升。第三块还有2011年用工价格将大幅度上升,这也是对农民成本上升主要的一个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建议密切关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走势,适时进行政策干预,防止农民因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升,而出现增速缓慢下降的局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预测 粮食 油料 油菜籽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