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超7成食品价格反弹 2011粮价或涨1成


  2011年伊始,食品就率先“通胀”起来。1月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12月下旬国内50个城市29种主要食品平均价格,与12月上旬相比,超过7成价格出现上涨。接下来一年,通胀又将如何来袭?

  农行近日发布研报认为,2011年粮价涨幅可控,约为10%,略低于2010年,C PI涨幅应不会太过夸张,预计全年涨幅在4.3%左右。不过,渣打银行预测2011年粮价上涨11%到12%,食品上涨14%,全年C PI或达5.5%。并且,若明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复苏趋势确定,渣打银行认为我国还将面临输入型通胀压力。

  食品价格反弹

  岁末年关,前几个月政府竭力稳定的食品价格开始反弹。1月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0年12月下旬国内50个城市29种主要食品平均价格,与12月上旬相比,超过7成价格出现上涨。事实上,从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10年12月中旬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数据中,即可看出食品价格反弹的势头,当时统计局公布的29种主要食品中,约有六成价格上涨。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魏凤春指出,元旦、春节两大节日的来临将带动部分产品价格上涨,此外,近期全国大面积的低温雨雪天气给蔬菜瓜果等农产品的生产和运输带来困难,也成为影响价格的一大因素。

  在2011年的开端,食品价格似乎就来了一个通胀的下马威。而事实上,从我国C PI构成来看,CPI变动亦主要受食品价格变动影响。国信证券 1月4日发布的研报分析,目前食品占到国内C PI权重的三分之一,食品分项价格的波动几乎与CPI波动完全重合,目前的CPI指标可称之为“食品 C PI”。由此,若不考虑C PI的结构问题,若2011年食品价格持续上涨,无疑将直接显著推高CPI。

  而在食品中,最关键的是粮食。农行战略管理部宏观经济研究团队4日发布研报提出,2011年CPI的走势与粮价变化关系密切。近年来,粮食价格一直是我国C PI重要影响因素,粮食既对劳动力成本有直接影响,更是肉禽类等食品的原材料,粮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食品价格走势。

  2011年粮价涨幅或超10%

  农行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分析,影响我国粮食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供给、需求、国际影响和政策干预四个方面。为综合衡量上述因素对国内粮价的影响程度,该团队选取变量,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国内供求是我国粮价的最重要影响因素,期末粮食库存/当年消费量比例下降0.1,将导致我国粮食价格上涨 2.7个百分点。同时,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和国际粮价变动对我国粮价也有重要影响,前者是国内粮价的稳定因素。

  就2011年而言,农行宏观经济研究团队分析,国内粮食生产和供给会相对充足。首先,2010年我国粮食连续7年增产,且粮食产量增幅超过粮食消费,粮食库存不断增加,估计2010年期末粮食库存/当年消费量比例将达38.8%,为2003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根据农业部公布数据,今年冬小麦播种面积同比增加3%。虽然粮食产量受天气等多种因素影响,不确定性较大,但今年粮食产量明显下降的概率较低,国内粮食供需能够保持基本稳定。

  再看粮食最低收购价格。2010年10月,国家发改委公布2011年白小麦、红小麦和混合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95元、93元和 93元,有适度提高。农行宏观经济研究团队认为,如果其他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幅维持在该水平,则意味着今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比2010年平均提高7.3%,在稳定国内粮食生产的同时,也会小幅推高今年粮价。

  此外,考虑2010年末国际粮食库存/消费比例出现明显下降,再加上国际油价上涨,2011年国际粮价涨幅应不低于2010年,农行宏观经济研究团队预测国际粮价上涨30%。综合以上三种因素,农行宏观经济研究团队预测估计今年粮价涨幅在10%,略低于2010水平(2010年前11个月同比涨幅为11.4%)。

  不过,渣打银行的预测有些不同。渣打银行经济分析师李炜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由于农业生产供给增速跟不上经济增速,我国自2006年来进入新一轮食品价格尤其是粮价的快速上涨周期,预计2011年该涨幅将比2010年更高,且难以通过短期价格干预措施控制。据渣打预测,2011年粮价涨幅将可能达12%,超过2010年。

  CPI继续推升

  农行预计,粮价在合理范围之内,将保证今年C PI涨幅不会太过夸张,预计今年C PI走势将呈前高后低走势,预计全年C P I涨幅在4.3%左右。回顾2010年,该团队预测,2010年12月份CPI环比为0.3%,同比为4.5%,全年CPI为3.3%。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预测 数据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