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创建新的制度安排,以应对气候变化、资源消耗以及对农业生产力构成的其他长期威胁。例如,建立全球性粮库,履行“世界粮食蓄水池”的职能,并制定“特别借粮权”,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应对粮食危机,也可以以优惠条件向出现短期粮荒的国家借粮。在全球层面,制定生物燃料指南和保障措施,审查和评估相关国家发展生物质能的长期影响,并且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其进行指导。
第五,有效整合国际组织资源,建立联动机制。在国际层面上,将诸多国际机构,如粮农组织(FAO)、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世界银行(WBG)、世界食物项目(WFP)、世界贸易组织(WTO)等有效协调组织起来,以协调、透明和及时的方式监控粮食生产、库存、价格和政策等。特别是敦促各国政府促进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和安全秩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该在协调各方利益的基础上作出相对的让步。
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和粮食生产消费大国,执行以上政策尤为重要。特别地,为保证国内外粮食安全,中国尤其需要注重实施以下三项措施:
第一,增加农业投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虽然中国在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业生产力方面已经做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对于农业的投资还缺乏长期和有效的支持,应该在农业生产和科研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开发高产优质新品种,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第二,建立完善的价格稳定机制,保障粮食安全。从长期看,中国应该建立并加强农产品价格监测预警,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成本,保障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规范农产品收购和深加工市场秩序,建立应急措施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的价格稳定体系。
第三,援助贫困和粮食不安全国家。作为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角色越来越重要的国家,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和粮食不安全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以提高其农业生产率,解决粮食不安全现状。这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减少全球贫困和饥饿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达成“多方共赢”的重要前提。
(作者为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长)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12-24/5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