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以来,在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组织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积极落实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湖北粮食生产从2004年开始走出低谷,年年增产,其中2009年粮食总产231万吨,增产82万吨,增幅居全国第二,增量居全国第三,为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对湖北粮食增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今秋十月湖北“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获得了专家们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课题实施方案合理,技术路线正确,组织管理措施得力,经费使用合理,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计划任务和考核指标。
一批重大成果,为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地支撑
湖北省2004年开始实施以水稻为主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7年来,围绕科技部的要求,针对全省新形势下粮食生产的突出问题,组织5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每年组织400多名专家、科技人员深入到水稻主产区13个县的第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在广大科研人员和水稻主产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
7年来,项目共获部(省)级成果奖5项,其中“高档优质稻新品种鄂中5号大面积生产示范与应用”技术于2006年获湖北省科技进一等奖,2010年获湖北省推广一等奖(公示中);“双季稻‘早直晚抛’大面积高产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稻‘壮、足、大’超高产栽培模式研究与应用”和 “固定厢沟免耕油茬水稻免耕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0项科技成果分别通过湖北省科技厅、湖北省农业厅和武汉市科技局鉴定。申请国家专利13项;“优质有机水稻生产技术规程”等5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已经发布实施;《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和《有机稻生产技术》光盘已经公开发行;《湖北水稻丰产高效集成技术》和《水稻与莲藕覆膜节水高效技术》已分别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课题组自主研发的绿色环保型生物肥料增效剂——聚γ谷氨酸(PGA)系列产品也已经进入中试阶段,且已被列入省科技厅重大专项。
建立试验基地4个,集成的四大模式:鄂东南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集成、鄂中“稀、控、重”单季稻高产栽培技术集成、江汉平原免耕轻型丰产栽培技术集成、水稻全程覆膜直播湿润栽培技术集成已经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全省粮食丰收增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技术创新,打造地方水稻轻简特色
监利县是全国产粮大县。2004年以来,监利县借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之机遇,大力推广以水稻直播为主的轻简化栽培技术,在改进水稻直播机、办好核心示范基地、普及水稻直播技术等方面狠下工夫。7年来,监利县在早稻直播、中稻直播和晚稻抛秧核心试验示范面积上逐年增大。特别是毛市镇的万亩双季稻直播核心示范基地规模大、上水平、标准高、效果好,近两年受到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依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大力支持饶氏水稻直播机进入专业化、机械化生产。近3年来,已累计生产水稻直播机8000多台,在本省和外省多个粮食主产县(市)得到推广应用。
课题组研制的双季稻“早直晚抛”大面积高产集成技术,建立了以直播早稻的适宜播期、播量、氮肥运筹比例和以晚稻化控壮苗育秧、免耕高质苗抛秧、稻草覆盖等为核心的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形成了《双季稻“早直晚抛”高产栽培集成技术规程》,2008年创造了千亩示范区双季1099.38公斤/亩的高产纪录,近5年在湖北累计推广示范75.5万亩,增加水稻产量8041.6万公斤,增加经济收入14474.8万元,增产节本效果显著。
与此同时,课题组发布的《水稻机械精量穴直播栽培技术规程》规定了机械精量穴直播栽培技术的作业流程、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施肥要求、耕整地、机具调试、播种和田间管理。应用结果表明,采用精量穴直播技术的水稻长势好,通风透气,病虫草害发生轻,低节位分蘖多,产量高,可降低稻田的甲烷排放,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发展低碳农业;与人工撒播和人工插秧相比增产显著,每亩节本增效94元以上。该技术有利于减少人工用量,降低劳动强度,是目前农村适宜推广的一种轻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12-13/5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