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米全大米收购引暗战 行政区划变更影响企业发展


  随后,乌鲁木齐粮食储备库立即作出反应,发了《企业要生存,职工要吃饭》一文,跟帖者众多,两家企业在网上打起了口水仗。

  收购的暗战

  在这场“米全大米”争夺战中,米泉的农民是如何反应的呢?天山网上一个以米东农民的名义发的帖子做出回应:《米东粮农反对粮食收购由一家垄断》,公开表明:反对垄断经营。“中央连续7年下发1号文件,三令五申要求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增加农民收入。我们米东区的粮农也从 2008年开始,因为人民政府的关心和发改委、财政、粮食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引入了竞争机制,打破了某粮油公司吃‘独食’的局面,脸难看、粮难卖、车难卸、钱难拿、气难受的现象没有了,我们粮农终于扬眉吐气……”

  可米全粮油购销公司的员工却认为此帖是对方的“托”所为,根本不是农民自己的话。记者认真看了跟帖,发现代表两种对立观点的主要阵营还是两个企业。

  “去年到米全公司的粮站去交粮,被验为四等,我没舍得交,拉到另外那个米厂收购点,人家一看就说是二等,我一高兴说‘走’,其实是准备交了,可他们以为我要走,就马上说给一等的收购价,劝我别走了……”

  “我是米东区的一名稻农,我的稻子就交给了乌市这家公司,他们为了和米泉的公司抢稻子,给我们全是一等的价格。哈哈,他们抢,我们可占了大便宜了……”

  “出现这样的竞争,是因为近些年粮价看好,如果粮价下跌了,还会有人抢着收购吗?2000年就出现过粮价下跌,当时除了米全公司在收购,小贩子都不见了踪影,别的小厂都是代农加工,把市场跌价的风险全部扔给了我们。”

  这些帖子暴露了一些值得关注问题:独家经营让农民别无选择,在过去的收购中出现过脸难看、粮难卖、车难卸、钱难拿、气难受的现象;多家收购,让农民有了想卖给谁就卖给谁的自主权,但因此就有了竞争,就出现了抬价和质量把关不严、以次充好的现象;竞争秩序混乱,就会挫伤正规经营商家的积极性,一旦市场不好的时候,谁来收拾这个摊子?

  2010年4月,米全粮油收购公司拿出300多万元,为去年向他们公司交售稻谷的稻农进行二次结算,让利于广大稻农,据说这是新疆首例由企业出资进行的二次返利,此举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让给他们交稻谷的农民乐呵了一把,也让没有给他们交稻谷的农民好不羡慕,农民认为这正是“蚌鹤相争,渔翁得利”,所以希望竞争常在。

李景春说:“现在村里的稻田已经远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稻农的愿望

  在米泉,三道坝镇是人们公认的产米最好的地方。9月16日,记者专程深入三道坝镇田头、路边、农家院舍里,采访了部分农民。

  二道坝村的李景春老人告诉记者:“40多年前,这里有很多泉眼,稻田都是用泉水浇灌的,我们在稻田都能摸上鱼,这里很适合水稻生长,所以米质很好。之所以统称三道坝米,是因为人们在渠水筑坝引水浇田,从上游到下游,共扎了四道坝,而三道坝是这里的镇子,所以无论是几道坝的米,都说是三道坝的…… 现在,最好的大米出自一道坝村和二道坝村。”

  记者走在三道坝镇的田头路间,满眼都是已经绿中泛黄的稻田,稻穗已经沉甸甸地低下了头,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正顶着烈日在田间空地上平整打谷场的农妇符金花告诉记者,二道坝村有800多农户,种有千余亩水稻,他们一家4口有6亩4分地。去年,他们家的稻谷自己加工出来后找了路子全部卖了出去。

  72岁的李景春老人在二道坝村已生活了近50年,种了半个世纪的水稻。今年他家种了13亩稻田,儿媳小王说,因为天气原因今年水稻长势不太好。至于卖给哪个收购商,要看谁给的价好。

  记者来到一栋新盖好的房舍前敲门,迎出来的是王刚夫妇。他们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学,为了多挣些钱,今年除了种自己的地外,他们还租了别人的地,共种植了 18亩水稻。他们掰着指头给记者算了种水稻的成本投入:犁地、插秧、浇水、施肥、打药、拔草、收割、打捆、脱皮等投入,一亩地平均就得花掉成本800元左右,一般情况,一亩地平均产稻谷650公斤左右,如果按照平均收购价一公斤稻谷2.3元来算,一亩地的毛收入约1500元左右,减去投入,一亩地的利润只有650元左右。如果种10亩地,一年的收入在6500元左右。“我们一年就指望着这个收入,这么一算,你就知道我们为什么会在交稻谷时这么斤斤计较、分毛必争了吧?”去年,王刚家种了8亩水稻,全部卖给了米全粮油收购公司,也拿到了二次返利。“今年把稻谷卖给谁,要等收割时再看,谁的价高就卖给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大米 稻谷 水稻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