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整体赢利性不强,尤其是种植环节收益率偏低,缺乏吸引力,产业基础不稳
产量递增 难阻菜价攀升
近年来,成都市蔬菜总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补贴政策,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全球气候异常,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以及城市化进程加速和消费结构升级等原因,成都市蔬菜价格同全国菜市一样不断攀升。
据了解,近十年来,成都市蔬菜种植面积基本稳定,总产量稳中有升,目前年蔬菜产量为480多万吨,比2000年增长18%以上,尤其自2005年以来,蔬菜产量更是逐年增加。全市城乡居民蔬菜人均占有量也呈上升态势,2009年人均占有量为425公斤,比2000年人均405公斤增加了5%。
成都市农委主任郭金安说,近年来成都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目前,成都市蔬菜生产除短暂的季节性短缺外,基本能满足本市居民需求。
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阻止菜价的攀升。据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调查,不计因汶川大地震和雨雪冰冻天气等连续影响严重的2009年,2008年成都市26 种鲜菜均价比2005年累计上涨了28.9%。到今年6月,鲜菜均价又比去年同期上涨了6 .7%。消费价格调查处处长南天云说,涨得最为厉害的2009 年,鲜菜均价竟然比2008年上涨了39.6%。
收益偏低 种菜“引力”不强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双流、温江、新都等主要蔬菜种植区采访时发现,一些原来栽种蔬菜的土地改种上了草坪、花卉或猕猴桃、茶叶等。个别零星地块里,蔬菜都已经过季了,却无人收割。
双流县蔬菜技术推广站站长张含根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虽然现在城里蔬菜价格比较高,可农民种菜还是赚不到多少钱,收益率偏低,没什么吸引力。他说,昆山蔬菜基地去年利润最高的大棚番茄是14%,大棚黄瓜利润只有1%,而大棚尖椒亏损了16 .38%。这与种草坪、猕猴桃、花卉相比,利润相差很大。以种草坪为例,其利润率一般在40%左右,是种菜利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种菜大户姜裕铸,拥有高级农技师资格,种了半辈子的菜。他说,他在双流承包120亩地,种了3年菜,投入80多万元,现在都还没收回成本。“今年萝卜价格最低时只有一角钱一斤,如果我雇工从地里拔出来、洗干净、再装车,每斤工钱都不止一角,所以干脆不收了。”姜裕铸说,如果不是难舍对种菜的深厚感情,他可能也要“弃菜种草”了。
南天云说,他们在农村搜集数据时发现,大城市周边的农民认为,种菜不如打工。一年收入都是三五万,种菜“靠天吃饭”,市场风险大,盈亏没谱,而打工既安稳又省心,还可以坐收土地租金。他说,即使有人在家里种菜,也多是老人和妇女,一些农民甚至干脆把田地摞荒,举家外出打工。
基层农业干部表示,虽然现在菜价不断上涨,但农民种菜的积极还是不高。种植在整个蔬菜产业链条中,仍是成本最高、收益最低的环节。那些通过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种植的业主们,也常常因为管理不善、蔬菜品质不高、市场信息把握不准等情况,出现亏损,影响种菜的积极性。
种菜不赚钱,“卖菜的”同样反映赚不到多少钱。《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蔬菜的批发和零售也不是高赢利性环节。零售菜贩李大锐说,他每天凌晨三点起床,要一直卖到晚上七八点钟。夫妻俩租的是一间只有15平方米的小房子,供养着老人和两个孩子,一分钱都不敢乱花。
成都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董事长马贤平告诉记者,这里是面向成都市区的最大鲜菜批发市场,年蔬菜交易量在100万吨左右。企业当初投资了3亿元,但基本属于“公益性经营”,每年利润只有一百多万元。
应考虑对低收入家庭蔬菜消费直接补贴
多位农业干部和蔬菜种植经营户们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蔬菜产业目前仍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受气候、灾害和其他行业影响较大,又事关社会稳定和谐,急需有效措施扶持。他们建议:
一是应鼓励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南天云说,农户以家庭为单位种植蔬菜,不产生人工费用和田地租金,与公司化蔬菜种植相比,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可为稳定蔬菜产量和价格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调整蔬菜生产布局和供应。成都市农委表示,根据不同自然和生产条件,他们按“全域成都”的理念对全市蔬菜生产进行了“线面结合”的布局,利用周边地区气候、光照、成本、交通等优势,建立季节性补充蔬菜基地,强化成都市的“菜篮子”保障。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2010-09-13/49405.html